当前位置: 首页>爱阅读

《品中国神童》连载——孔融(1)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8年10月29 10:14:22

孔  融

(三国   公元153年-208年)

   

       圣人孔子之后,建安七子之首;四岁让梨,十岁语惊四座,十六岁与家人争义赴死;神童中的名士,百姓口中的孔北海,士大夫中的一泓“清流”,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五十六岁被诛杀弃市,“不忠不孝”罪名或成千古之谜。

 

1

      东汉永寿三年,即公元157年的一天,鲁国(今山东曲阜)一个孔姓家庭的大院里,张灯结彩,宾客盈门。

      原来,这天是大院主人的六十大寿生日。

      堂屋里,一张案桌中间放了一大盘梨,四围坐了六七个孩子。

      按母亲的吩咐,一个四岁模样的小孩,正一个一个挨着给大家分梨。

      一盘梨有大有小,只见他先把大梨都择出来分给了别人,而把一个最小的留给了自己。

      这现象有些奇怪,母亲并没有叫他这样分,而且他还掌握着分梨的大权,完全可以给自己留一个大梨。

      可这个四岁的孩子没有这样做。

      大人们问他为何要这样?他笑着回答:“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小人就该吃小梨,孔融自幼不贪大。

      一家人都觉得这孩子懂谦让,吃得亏,将来会有大出息。

      这就是著名的“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了近两千年。

      《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即源于此。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鲁国人,系孔子的二十世孙。其高祖孔尚,做过钜鹿太守;其父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即管理税赋、劳役的官员。孔宙一共有七个儿子,孔融排行第六。

      名门之后,家学渊源,孔融从小有谦让美德,更有异才。

      十岁那年,孔融跟随父亲来到东都洛阳。

      当时的洛阳,是东汉的京城,有五十万人口,有十二座城门,街道纵横交错,殿宇巍峨富丽,是个繁华的大都会。

      洛阳不仅人口众多,经济繁荣,文化教育更是发达。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非常推崇儒学,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班固《东都赋》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尤其在洛阳,专门设有太学,教授儒生。其规模,最高时达到三万多人,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国立中央大学。苏东坡曾赞誉道:“学莫盛于东汉,士数万人,嘘枯吹生”。

      小小年纪的孔融,对首都洛阳向往已久。但是,他最想见的,不是洛阳的富丽皇宫、繁华市井,而是一位名人,即著名的士大夫李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