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老城门>历史钩沉>探秘眉山雕塑

苏辙铸铜塑像: 塑造一个真实的苏辙

来源: 责任编辑:熊莉 2019年10月12 10:29:06

在苏辙公园屹立着一座广受好评的苏辙铸铜塑像,它高达4.5米、苏辙身材颀长,意气风发,步态昂扬,恰如人们心中的苏辙。


这座苏辙铸铜塑像是由国内最负盛名的雕塑艺术大师叶毓山创作。本期,记者就带您一起去探秘苏辙铸铜塑像诞生背后的故事。



步态昂扬的苏辙。.jpg

步态昂扬的苏辙。


倍受好评的苏辙雕像


在眉山苏辙公园的颍滨广场上,赫然站立着一座高达4.5米的苏辙铸铜塑像。雕像中的苏辙身材颀长,身着披风,手握书卷,作大步向前状,展现了苏辙虽历经磨难而秀杰之气不没。那应是元祐主政的苏辙,精详吏事的他意气风发。


每当晴朗的日子,阳光照射大地,苏辙铜像泛着青铜色的光辉,吸引着无数的游人前来欣赏。“他要到哪里去?”“是不是又一次向皇帝上书?紧攥的书卷中,是匡正朝政的大计?”……游人每每徜徉在苏辙公园,都忍不住被苏辙像所吸引,看着他英姿飒爽的身姿、昂扬的步态,沉静的神情、睿智的眼睛,一边步行一边思考着,让人仿佛看到了“致君尧舜”的苏辙,大家不由得纷纷赞叹,这就是我们心中的苏辙。

意气风发的苏辙像。.jpg

意气风发的苏辙像。


“苏辙一生颠沛流离,元祐六年,官至副宰相,十分荣耀。也更加忠于职守,尽心尽力,政治才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意气风发。”眉山市雕塑协会会长、青年雕塑家李长青介绍,苏辙像是根据苏辙中年以后的形象设计,随风飘扬的披风寓意着苏辙经历了一生经历的大风大浪后,依然镇定自若,微微紧皱的额头,表明了他的谨慎,也表明了他心系天下,心忧国家。


眉山文化名人王晋川也对此表示认同,苏洵在《名二子说》里,提到过苏轼和苏辙的性格差别,苏轼性格,坦诚直率;苏辙一生,谨小慎微。苏辙担任过大宋王朝的副宰相,后来的经历和哥哥苏轼相似,经历了颠沛流离,流放到了雷州半岛。苏辙像恰好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苏辙,而不是一个被人为拔高了的苏辙,深受老百姓的喜欢。

苏辙像游人拍照留念。.jpg

游人在苏辙像前拍照留念。

这不禁让人好奇,苏辙像究竟是谁的作品,能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在苏辙铸铜像基座上,赫然镌刻着一方“叶毓山”的大印。叶毓山是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是国内最负盛名的雕塑艺术大师。叶毓山生于1935年6月2日,2017年1月7日逝世,享年82岁。叶毓山是四川德阳人,195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生班。历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自1962年至今,约有172座城市雕塑遍布中国的47个省、市,并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有雕塑作品,作品擅长表现重大历史题材和历史人物,是我国近代雕塑界泰斗。其中,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的毛主席汉白玉坐像,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衣袂飘飘,寓意苏辙大风大浪的一生。.jpg

衣袂飘飘,寓意苏辙大风大浪的一生。

雕塑大师倾力之作


2013年,苏辙公园正在打造中,按照规划将在该公园中安放一座苏辙雕像,而请谁来完成这座雕塑成了难题。经过反复遴选和比较,最终选定了雕塑艺术大师叶毓山来雕刻苏辙像。2013年12月,眉山工作人员来到来到成都华阳,找到叶毓山的女婿向里,请叶毓山为苏辙创作雕塑。“叶老师最近很忙,而且年近80,身体也不大好,一般不再接雕塑作品。即使接了,也只能让他的工作团队来设计制作,他只做指导。”向里却告诉眉山工作人员,这一切都要征求叶老师的意见后才能定。


两天之后,向里回话,叶毓山欣然同意接受苏辙雕塑的创作,因为他对三苏父子有一种特殊情感,一直都想为三苏老家眉山留点纪念。

苏辙铸铜塑像。.jpg

苏辙铸铜塑像。


2014年1月6日,叶毓山雕塑工作室的田朝芬、杨平涛二位助手和技术员仁洪波,来到眉山苏辙公园进行现场勘察。并决定采用铸铜为苏辙造像,像高4米,加上基座1.5米,共5.5米。


眉山文化名人刘川眉回忆,2014年2月7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叶毓山的助手田朝芬女士就给眉山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因被眉山的诚意所感动,叶毓山决定亲自设计创作苏辙塑像。在春节期间,叶毓山放弃休息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查阅了大量有关苏辙的资料,突然有了灵感,从初一到初三连续三天一鼓作气完成了泥稿小样。不仅他本人满意,而且得到了他女儿、女婿和助手们的一致认可。


2014年2月12日,眉山工作人员来到位于双流牧马山的叶毓山雕塑工作室,审看泥稿小样,并表示对小样表示非常满意。言谈间,叶毓山双手一直不停地比划,近80岁的老人一下子变成了天真的孩童。他的助手还专门提到,如果单从商业角度讲,苏辙塑像应该不会考虑披风设计,因为那样宽度、厚度都要增加,成本自然要增加。而叶毓山却表示这尊雕塑是艺术,不能只提钱,这将是他的得意之作。


刘川眉介绍,叶毓山还特意亲自来到眉山,在苏辙公园的现场进行考察。回去后,叶毓山对又塑像作了一个重大变动,雕塑的高度在原4米的基础上,再增加50厘米,即总体高度增加到4.5米。别小看增加这50厘米,这可是增加不少成本的。当时,他的助手认为应该再与眉山有关部门沟通,追加一些材料费。可叶毓山坚决不同意,他表示这尊铜像是他对三苏父子的一点心意,合同上定了多少就多少,不可再追加。

照料苏辙像的园丁。.jpg

照料苏辙像的园丁。


经过了3个多月的制作,终于在2014年5月29日,苏辙雕像的泥稿大样的造型完成。为这尊苏辙塑像,叶毓山可谓沥尽心血,倾尽全力。年近80岁高龄的他,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每天都要上下脚手架五、六次,对塑像精雕细琢。为了方便叶毓山工作,还专门为他专门购置一台升降机。


泥稿造型大样完成后,还要翻制玻璃钢模板、铜水浇铸、打磨着色、防腐处理等近十道工序,才能最终完成铸铜的苏辙雕塑。可恰好这时,叶毓山有一个出国访问安排。临行前,他再三交代他的团队,后面的程序不得有丝毫马虎,特别是铜像的颜色,一定要等他回国后亲自把关。


终于在万众的期待下,2014年8月上旬,苏辙铜像的所有工序终于全部完成,巍峨高大,栩栩如生,仿佛真的“活”了……


东坡文化网  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