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苏东坡和王弗,不少人都会被他们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他们在青神县唤鱼池畔相恋,从此结下一生情缘。才子佳人,珠联璧合,创造了一段人间佳话,苏东坡为人豁达,不拘小节,在与客人交谈时,时常会因为无心之失,而将人得罪。而“静而敏”“知书达理”的王弗,无论在生活琐事、待人接物、诗词赏析等方面总能给苏东坡以提醒。
两人相知相守过了十一年,不幸的是,王弗因病去世,给苏东坡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一晃十年过去了,苏东坡对王弗难以忘怀,他难掩心中沉痛,写下了千古第一悼亡词:《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百年来,人们读到这首悼亡词,无不为之动容,苏东坡和王弗相知、相恋、相守的故事仿佛就在眼前。为了纪念苏东坡和王弗的千古爱情,青神县在他们相恋之地中岩寺风景区的唤鱼池畔塑了一尊青年苏东坡和王弗的雕塑,佳人才子,一站一坐,成为中岩寺最引人瞩目的风景之一,诉说着流传千年的爱恋。
青年苏东坡和王弗雕塑。
1055年,18岁的苏轼迎娶将满16岁的王弗。王弗是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的女儿。相传苏轼15岁时曾在王方门下念书,而在青神,也流传着关于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
苏轼原本勤奋,且天资异于常人,他所展现的才学,令王方相当惊异。王方对苏轼自然关照有加,且私底下,他的目光总在细细打量这位青年才俊。
求学期间,苏轼经常到书院附近的一个深潭观赏游鱼,且拍手唤鱼,鱼儿一听到掌声便浮水游跃。他想这个美丽的地方还缺少一个美好的名字,便向老师述说了这个意愿。于是,王方便和当时中岩的主持和尚一起利用游春之机,召集当时县内外学识渊博的人拟为这汪碧池取名而举办投笺盛会。
盛会当天,四方名士齐聚,文人纷纷投笺,却都没有被中选,唯独苏轼投的“唤鱼池”博得众人齐声喝彩。“唤鱼”,既新且雅,有声有色,连王方都大赞:妙哉!妙哉!恰逢这时,王方的爱女王弗也在家中题名“唤鱼池”,并将此写在红纸帖儿上,叫丫环送到会场。王方看到后不禁感叹:“简直是不谋而合,天作之合。”遂教人在山石上刻下“唤鱼池”三个大字。有了这段奇遇,苏轼与王弗互生情愫。
青神的山岩里,有花名为“飞来凤”,也就是金雀花。王弗深爱这花儿,每到花开之际,便同丫鬟一道去采摘。行至“唤鱼池”,见苏轼立在池旁,王弗的心噗噗跳着,她隐在花丛里,远远望着意中人。哪知身旁的丫鬟使坏,故意嚷到:“小姐,您最爱的飞来凤在这儿呐!”苏轼转过头来,看着花丛中的王弗。王弗满脸通红,瞪了丫鬟一眼,赶紧跑开了。夜里,王弗临床梳妆,窗外突然飞来一束“飞来凤”。王弗探出身子追望,苏轼的背影逐渐远去,她手捧着“飞来凤”,满心欢喜……
几年之后,王弗随夫君离乡进京,成为了苏轼必不可少的“贤内助”。王弗机敏,性格沉静,与苏轼的母亲程夫人很像。苏轼性格刚烈,男子气十足,有王弗来冲冲他的烈性子,挺好。程夫人生前常叮嘱王弗:“独身在外,不可让苏轼由着性子来,以免惹出祸端。”王弗将程夫人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在凤翔,王弗便有一段“幕后听言”的佳话。苏轼豪爽,爱交朋友,且少有防人之心。客人哈哈笑,苏轼笑哈哈,唯王弗静静地立于屏后,细细地打量着每一位来客,待客散后,提醒苏轼要对那些见风使舵之人有所戒备。后来的事实证明,王弗确实有先见之明,苏轼身边的朋友并不完全是好人,王弗对苏轼的忠告十分重要。“有识”二字,是古代对读书人的莫高评价,而苏轼用这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夫人,可见他对王弗是多么敬重。这样的故事被苏轼记载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
可惜的是,这么好的贤妻却不能长久厮守。苏轼与王弗只在一起生活了十年,年仅27岁的王弗染病去世,痴情的苏轼因此悲痛不已,亲自护送其灵柩安葬在母亲的坟墓旁边。为了表达对王弗的思念之情,苏轼的浪漫情绪大爆发,他前前后后一共在山上种下了三万多棵松树!并在十年后,苏轼在山东密州任太守时,夜中梦见亡妻,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一首千古爱情绝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一首千古爱情绝唱,在不同的年代一直广为传诵着,是文学史上众多悼亡作品中最突出的一首。当了解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之后,后人再读这首词时除了会“泪千行”,也勉励了无数青年男女勇敢地追求美丽的爱情,与相爱之人携手共度一生。
苏东坡和王弗在中岩寺唤鱼池畔相恋的故事,一直传承着,人们希望将他们“唤鱼联姻”的爱情佳话更直观地呈现出来。“1987年,在省旅游局和乐山团市委(当时眉山归属于乐山市管辖)的支持下,青神县决定在唤鱼池畔塑一尊青年苏东坡和王弗的雕塑,让苏东坡和王弗的爱情故事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来。”20世纪八十年代,在青神县中岩文物风景管理处工作的李耀奎接到了这个任务,他深深地被苏东坡和王弗“唤鱼联姻”的故事所吸引,他希望通过一尊塑像既能将苏东坡和王弗在唤鱼池畔相遇、相恋的故事呈现,又能将“唤鱼池”石刻、雕塑、游人串联在一起,形成人在画中游的和谐美景。
有了初步的想法后,李耀奎又翻阅了许多历史文献资料,咨询在宋史方面有所研究的长者,确定苏东坡的长相以及宋代服饰等细节,经过艺术化的创作塑造了一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朝气蓬勃的青年苏东坡形象;而王弗的长相史料上并没有过多介绍,但通过阅读东坡诗词可发现她是一名非常温婉、贤惠,又多愁善感的女子,为了更贴近王弗,他在寻找灵感时,脑海里浮想起苏东坡和王弗的爱情故事,他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的妻子,于是在王弗形象中注入了一点他妻子的影子。
经过了两个月努力,李耀奎制作的青年苏东坡和王弗的石膏小样,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尊雕塑采用钢筋水泥土制作,总共9米高,主体4米高,好像是站在石头上。”李耀奎回忆,整个雕像做了3个月左右,他们先将唤鱼池里的水放干,然后把淤泥清理干净,拉了近30吨的钢筋混泥土做了基座,然而在创作主体雕塑时却遇到了困难。“经过多次修改,苏东坡的塑像还是不能体现出应有的风流倜傥,文人墨客的气质也不够,神态、面部表情都不让人满意。”李耀奎说,在多次修改都不满意的情况下,他不得不亲自去修改,终于获得了成功,从此也让他与泥塑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尊青年苏东坡和王弗的雕塑完成后,青神县非常重视,举行了盛大的剪彩仪式。李耀奎回忆当时青神县的大街小巷都挂满了红灯笼,瑞锋镇街上彩旗飘飘,白天,在青神县县城的饭店做好,用船把饭菜运到中岩寺,办了三四十桌的坝坝宴;到了晚上,唤鱼池畔也是灯火辉煌,人们载歌载舞欢聚在一起。
时间在流逝,不变的是苏东坡和王弗的千古绝唱,2007年,青神县打造苏东坡初恋地,将青年苏东坡和王弗雕塑重新刷了一层铜粉、上色,重新打造了一番。2008年,在青神县中岩寺唤鱼池边,苏东坡初恋的故事再次被唱响,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青神县首届东坡初恋地旅游文化节启开大幕。20对新人在被传为千古佳话的唤鱼池畔庄重地许下爱情誓约,放生12对金鱼,让文峰鼎峙古中岩的青山绿水镌刻下新人们一生中难忘的时光。浓浓的情、甜甜的爱令游客们“迷醉”在唤鱼池边,久久不愿离去。这个旅游文化节也完善了“苏东坡初恋的地方”旅游品牌,成为了每年都要举办的活动。深受大家喜欢。
可以说,青年苏东坡和王弗的雕塑是青神县中岩寺风景区最引人瞩目的风景之一,赢得了众人好评一片。这尊青年苏东坡和王弗的雕塑为什么能赢得大家的一致认可呢?青神文化名人邵永义介绍,这尊青年苏东坡和王弗的雕像,创造了许多第一,它当时是全国唯一苏东坡年轻时与王弗的雕像,是全国第一个的青年苏东坡雕像,中国历史上第一尊文人夫妻雕像,第一个文人妻子像,表现了苏东坡在青神求学成才,恋爱成家,报国入世,也体现了苏东坡是个重情的男人。
“这尊青年苏东坡和王弗的雕塑,见证了历史,还原了历史,阐明了苏东坡和王弗的关系,满足了家乡人对苏东坡和王弗的追怀之情,寄托了我们的哀思、表达了我们的怀念。”邵永义说,这尊青年苏东坡和王弗的雕塑,既体现了苏东坡青年时代的风流倜傥,英俊才俊,又体现了王弗即内敛又睿智、聪慧,但在当时那个社会,王弗为了东坡的工作、仕途、学习,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所以雕像是王弗依附着东坡。
东坡文化网 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