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老城门>历史钩沉>探秘眉山古树系列报道

苏家老宅的古树情缘

来源: 责任编辑:任枫枫 2018年11月13 10:57:09

苏东坡与荔枝。.jpg

苏东坡与荔枝。

三苏祠里的枯荔枝墩。.jpg

三苏祠里的枯荔枝墩。

  三苏祠里的荔枝木墩
   “这棵荔枝树寄托了眉山人对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所以,即使它已经枯死,我们也要将它好好地保护起来。”12月17日,三苏祠基建部主任林小平轻轻地抚摸着一硕大的“丫”状枯木墩,感慨地说道。
    原来,这个木墩前身是三苏祠里一棵有着900多年树龄的荔枝树,寄托着家乡人对苏东坡的思念之情。苏东坡喜欢吃荔枝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在谪居闽南时曾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名句。知道苏东坡喜欢吃荔枝,想念他的朋友特地在家乡种下了荔枝树,希望荔枝结果之时,苏东坡能回家乡和他一起品尝美味的荔枝,没想到,直到荔枝树几经花开花落,已由青发变成白发的苏东坡终究未能回家品尝一下甘甜的荔枝,这也成了苏轼心中永远的痛,他也曾作诗《寄蔡子华》:“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枝待我归。荔枝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家。”表达心中的遗憾。
    据相关文献记载:苏东坡老友所栽种的荔枝树就在三苏祠里的古井旁,按理说来,荔枝树是亚热带果树,在眉山一带基本上不能存活,然而,这棵荔枝树仿佛听懂了眉山人的心声,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在这片土地上足足生活了900多年。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棵老荔枝树再也支撑不住,渐渐地枯萎了,面临着死亡。
    为了拯救这棵荔枝树,三苏祠专门成立了工作组,林小平就是其中之一。“树木都是有生命的,老荔枝树是属于正常死亡。”林小平回忆,当时三苏祠请来了不少的专家来为荔枝树诊断,并想办法积极挽救了一年多,但到了第二年,荔枝树还是死了。 出于对苏东坡的思念,也出于对老荔枝树本身的敬重,经过讨论,三苏祠的工作人员将老荔枝树的根挖起来,作为苏东坡遗物存放馆内,供游人参观。

华藏寺里的荔枝树寄托着家乡人对苏东坡的思念之情。.jpg

华藏寺里的荔枝树寄托着家乡人对苏东坡的思念之情。

  情牵苏东坡的荔枝树
  虽然,三苏祠里的荔枝树得到了保留,但每当人们看到“丫”状枯木墩,也忍不住会惋惜,希望老荔枝树能一直活着。说也奇怪,在东坡区松江镇的华藏寺里,也有一棵与三苏祠里的荔枝树年龄相仿的荔枝树,人们就在猜想这棵荔枝树会不会也是当年苏东坡的友人为等待苏东坡亲手栽种的呢?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这棵荔枝树果真和苏东坡有着渊源,据《眉山县志》(民国十二年版校注本)记载:“华藏寺治南三十里,上有苏东坡读书台古迹。”不仅如此,僧德果有诗并序:“州治南五里山华藏寺庵前,一峰突起,平如掌然,旧为东坡先生读书台。偶过其处,见荆棘参差,名迹久废,沧桑之感系焉。藤稍草蔓几经春,台畔萋萋带雨新。此日苔花留客屐,当年松树老龙鳞……”从描述中可以推想,当年的读书台掩映在古松翠柏之中,早已不见痕迹,少年苏轼极有可能和友人一道在这远离城市喧嚣的如掌平台上潜心研读,吟诗作文。累了,听鸟语蝉鸣松涛阵阵;倦了,看闲云野鹤。
  也许正因如此,华藏寺里有着苏东坡和友人太多的美好回忆,友人在苏家老宅栽种荔枝树的同时,也在华藏寺里栽种一棵,借以期待和苏东坡重游承载着美好回忆之地。翻阅史料才知道,人们的猜想并不是空穴来风,当年苏东坡的友人在眉山确实亲手栽种了两棵荔枝树,一棵在三苏祠中,另一棵就在松江镇的华藏寺里。
  这两棵树虽然相隔甚远,但也是心意相通,它们一并在眉山顽强地生活下去,也一同面临着老去。殊不知,在三苏祠的老荔枝树逐渐枯萎之时,华藏寺里的荔枝树也仿佛听到了召唤,出现了枯死迹象。
  为了拯救这棵荔枝树,庙里的工作人员周树英和庙里的主持一起,开始了辛苦的历程,适时浇灌,辛勤拔草自不必说多说,她们还想方设法给荔枝树加营养。“试了好多次,最后才知道荔枝树最喜爱的是油枯。”周树英说,为了让荔枝树茁壮成长,她们每年都要购置不少的油枯,  今年她们已经买了800斤油枯,准备分批次给荔枝树浇灌。
  有了华藏寺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枯萎的荔枝树渐渐焕发生机,现在它的冠已经超出了后面巍峨的大雄宝殿;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枝叶遮蔽了大半个院子,成为了华藏寺的镇寺之宝。仔细看荔枝树,还能看到它遒劲的老干满面沧桑,树皮皱裂,包包块块,沟沟壑壑,风霜雨雪或者还有战火给它留下了刀刻斧斫的痕迹,但它仍然顽强地向上生长着,一片生机勃勃,每年都还要开花结果,似乎在延续着苏轼不屈的生命!

(张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