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礼赞
来源: 责任编辑:任枫枫 2018年11月13 10:53:05
要4个人才能抱住青龙镇的古银杏。
空心的楠木依旧郁郁葱葱。
最顽强:蟆颐观空心桢楠木
“这棵树已经成空心了,没想到却还能如此顽强的生长,显得是这样的枝繁叶茂。”1月7日上午,记者走进蟆颐观里的坝子里就被一棵有着两个树洞的古树所吸引,出于好奇,记者从洞口认真观察了树木内部的状态,发现树干的内部已是空心并呈现炭黑色,然而神奇的是这直径1.5米的古树却能屹立不倒,顽强地生长着。
从古树胸前的名牌得知,这棵古树名叫桢楠木,是十分名贵的树种。楠木在《博物要览》中记载分为三种:香楠、金丝楠、水楠,楠木的树干笔直,树叶茂盛但不会相互遮挡,显得十分的谦敬有礼,因此也有“交让木”之称,主要产于四川、云南、广西、湖北、湖南等地。
据了解,桢楠树木十分名贵,楠木家具过去都是封建帝王专用,民间极少。再加上明清两朝的大量砍伐,天然资源已经极其稀少。早在1984年,国务院就将楠木树列入《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重点保护植物名录》。而眉山境内的桢楠生长缓慢,所剩的桢楠木数量稀少,而城区的桢楠木主要分布在三苏祠和蟆颐观。
据蟆颐观的何道长介绍,他来到蟆颐观已经10多年了,在他来到之时便惊讶地发现这棵桢楠木已是空心,他也曾一度担心这棵树便渐渐枯死,但多年过去,他发现这棵树依然好好地活着,并且显得愈发青秀了。
“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这棵桢楠木印证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对此何道长感慨地说,这么多年来,它靠着树皮汲取养分存活到现在,不得不说也是大自然的一大奇迹。因为感念大自然的神奇,感念树木生命力的顽强,何道长每年都要在蟆颐观及周围种成百上千棵树木,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传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也向世人传递树木自强不息的精神。
经过何道长的坚持,蟆颐观的一片全被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着,相信游人来到以蟆颐观除了能看到笔直秀美的古树桢楠,也可以一望这一片枝繁叶茂的林海,从而内心也跟着宁静下来,任随着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脸上,感受生活的惬意。
相拥生长的古银杏和黄桷树。
最温馨:黄桷与银杏相依相存
“银杏树本来有两棵,一雌一雄相伴着走过了岁月的长河,但雌银杏没能躲过大风的摧残,只留下雄银杏孤苦伶仃的生活,甚至濒临枯死的边缘,但不知从何时起,雄银杏身上长出了一棵黄桷树,雄银杏仿佛就从此精神焕发,长得枝繁叶茂无比。”关于雄银杏和黄桷树的故事,是在彭山区青龙镇流传的一段佳话,几乎每个青龙人都知道它们的故事,并以它们为榜样。
1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青龙镇的文化大院,希望能一睹两棵树的风光,还在院外之时就发现树冠之中除了能看到金黄色的银杏树叶,还能看到长着深绿色的黄桷树树叶,黄色的银杏树叶与绿色的黄桷树树叶相互映衬,显得十分美丽。
“两棵树长在一起已是非常的奇特了,更为难得的是,年轻的黄桷树就像是在尽孝道一样,精心‘照料’着这棵老银杏,老银杏才能重新活过来。”何德友是土生土长的青龙镇人,他今年已经70多岁了,一直关注着镇上的一草一木,对于这棵古银杏更是十分关心,在他的记忆中,古银杏原来有两棵,一雄一雌并排着生长,但是有一年大风吹到雌银杏,雄银杏也因此一蹶不振,几次差点枯死过去,多亏了镇上的居民及时抢救才活了过来,后来几十年前,人们无意间发现,雄银杏的腰身之上竟然长了一棵黄桷树,而且越长越好,连带着银杏叶愈发的精神了。
“大家都说,黄桷树是上天派来照顾古银杏的,所以,也没有人去将黄桷树去除,而是任其生长。”何德友说,经过了几十年的生长,古银杏的周边被黄桷树紧紧地包裹了起来,像是古银杏的另外一层皮,相互支持着生长。
古银杏和黄桷树的故事成为了青龙镇的一道美谈,不过让青龙人遗憾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棵古银杏到底在青龙活了多少年,何德友对此更是关心不已,他年轻时曾多次问过父辈,只知道他父亲小时候就已经看到了茁壮的银杏树,却没有真正的知道银杏的年纪。
一次偶然的机会,何德友得知成都市崇州的街子镇有一棵银杏树的直径与青龙镇银杏的直径相符,于是便详细量了青龙银杏的直径与之比较,结果真的还差不多一致。“街子古镇的银杏在崇州绿化委员会编号为110号,相传为唐朝诗人所栽种,青龙银杏的直径与之相似,有着4.4米的腰围,1.4米的直径,也许也有着千年的树龄了呢!”何德友激动地说,他希望能在银杏树的周围修建一个广场,让银杏树和黄桷树感染更多的青龙乃至彭山人坚强有爱地生活下去。
(张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