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老城门>文化拾遗
文化拾遗 CULTURE NEWS 更多
寻找端淑故里的人文碎片  深冬时节,一抹绿色镶嵌在丹棱山水的边边角角,逐渐由绿变黄变红。一个难得的艳阳天,怀揣着仰慕和敬佩兼而有之的心情,我们应邀“端淑故里”桂香村采风。
0
2019-12-31
探访丹棱郑山石窟群 打开千年文化“密匙”  探访丹棱郑山石窟群 打开千年文化“密匙”
0
2019-12-23
眉山老手艺 | 百年技艺传承:只为一道长寿面  《深夜食堂》曾有这样一句话再简单的食物都有自己的灵魂人生有许多美味无法复制
0
2019-12-17
眉山非遗背后的故事丨彭祖山三月三朝山会 寄托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记忆  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彭山区都会有一个热闹非凡的活动——朝山会。
0
2019-11-24
眉山老手艺 | 黄丰草龙:匠心传承 守护非遗“活起来”  黄丰草龙制作与耍龙起源于清末、民国初期,主要以当地稻草、茨竹为原料,辅之于麻绳、骨胶,将茨竹扎成龙骨架,用当年新鲜干黄稻草编制龙头、龙身、龙尾。整个草龙编(扎)制用钳、锯、锤、针、线等工具,手工艺用插、织、绕、剔、镶、嵌等手工技巧制作成整条草龙。
0
2019-11-24
眉山非遗背后的故事丨青神竹编:指尖上的传承与创新  青神竹编是指在青神县域内,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等技艺特色,以艺术创作为主线、以慈竹为原料,经选料、削刮篾丝、蒸煮、上色、编织等数十道独特工艺制作而成的工艺美术品及竹制品,以“新、奇、特、绝”的神韵而著称。
0
2019-11-20
眉山非遗背后的故事丨仁寿抬工号子:两百余年唱出来的民间瑰宝  “抬工号子主要用于开山、打石及民间婚丧嫁娶活动中搬运、扛抬时传唱,包括开山号子、吆石号子和抬工号子等。
0
2019-11-20
再见!眉山太和渡口!  从艄公揽渡撑船,到机动船只载客。眉山太和渡口,承载了好几代眉山人的回忆,而现在咱们就要跟它说再见啦!
0
2019-11-04
罗汉树  这棵树估算树龄有1OOO年以上,是目前东坡区乃至眉山市发现的同科类植物中最大的一棵。
0
2019-09-24
寨子城:一片林 一座城 一段岁月  眉山有座修建于清朝的寨子城,古老而神秘,面积比照眉山城建造,繁华时,热闹程度跟小县城差不多。这个名叫“寨子城”的地方究竟在哪儿?人们为何要修建这样一座古寨城?随着历史的推移,如今的它保留着怎样的容颜?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当下,它将何去何从,走向哪里,去迎接新生与希望?
0
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