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乐诗文>理想时光

书香弥漫秋色

来源:眉山日报 责任编辑:熊莉 2020年09月07 10:21:28

微信图片_20200819164439.jpg

  □谭丁录

  当秋天的落叶在斑斓的天地间曼舞,记忆在辽阔的秋色中打开。

  打开一扇明亮的窗,眼前是妖娆的秋色,会激发心中的文字欲望,想去寻找文字里的知己,寻找心灵独有的世外桃源,心中充满期待。

  美好的时光总会选择与书相伴,心才会宁静,才能体会时光的曼妙。打开一本书,不论古今,不论中外。目光在文字间穿行,如小鱼儿游在清澈的潭底,自由自在,畅通无碍,心也随着敞亮起来。

  每一本书都可以安放一个灵魂,或婉约或豪放,或灵动或清新,都是最好的时光见证,也是心灵最恰当的疗伤佳品。秋天是最多愁善感的季节,一棵枯萎的小草,一朵凋零的花,一声鸟鸣,一丝雁叫,都会撼动我们心底的恻隐之心,掀起心湖的涟漪。这时品读文字契合心境,借助文字的余温,可以暖秋。

  秋天的光阴闲适安逸,漫步在山林间,手握一卷唐诗或宋词,于静谧的时光里默默品读,无疑是对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的一种补偿,一种心灵的修复。呼吸着清凉的空气,看远村落霞,听鸟鸣啾啾,仿佛就是无边秋色里的一笔写意。此时,吟诵几句秋天的词曲是最恰当的。不管是白朴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还是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都能吻合意境,都能触发隐藏在心底的诗意。

  自古文人多悲秋,大多喜欢在秋天里抒写自己的情怀。面对困顿的人生、潦倒的生活,杜甫的感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欧阳修在《秋声赋》中说:“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人生易老,多半是思考自己能力所不能及、智力所不能达的事情,使得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变得鬓发花白。陆游在《秋景》中感悟“旧学成迂阔,初心堕渺茫。颓龄尚馀几,谁与问苍苍。”晚年蛰居故乡山阴的陆游,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年轻的时候,我们不谙世事之艰难,每逢秋季,心中便生出许多遐思。面对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的秋色,并没有多少情怀去欣赏。一心只想去远方,似乎离家乡越远,心就更自由洒脱。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不再如隙中望月,对生活也有了新的理解。曾读到庐隐的一篇《故国秋思》,作者畅游在异国他乡的美丽秋色中,个人的情绪变化随着景色的变化而渐次浓郁。从不禁失声喊道:“呀!好眼熟的地方!”,到悄悄地叹息:“唉!往事,只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呢!”再到“是流年把一切毁坏了!”和“故国不堪回首”的深刻感伤,深深眷念祖国之情飘溢于秋风之中。人是自然的产物,向往自然,但万物的生长都是有根的,所以才有家、家乡、家国的概念。可是这样的生命体验与感受只有到了入秋的年纪才会入心入魂,是年少轻狂时所不能体会的。

  在秋风中掩卷长思,闻着书香,任凭记忆与思绪随风飘散,在无边的秋色里幻化成美丽的诗行,不负秋光,不负众生。如此,秋天便能添得几分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