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人

对话刘正龙——眉山音乐现状与展望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8年11月06 16:22:12

       QQ图片20160819150143.png

    刘正龙,知名音乐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理事,眉山市文联副主席,眉山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东坡区文化馆原馆长,2012年获得副研究馆员职称。创作音乐作品200多件,录制近200件,被表彰为眉山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作品《中国有座诗书城》获得中央电视台优秀“城市形象歌曲”奖。由他作曲的歌曲《走向辉煌》、《绿色西部》分别获得四川省第八届、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广播新歌征评银奖。今年举办的四川省重点文艺创作工程“唱响四川”群众喜爱歌曲评选中,刘正龙同词作家王晋川合作的歌曲《坝坝宴》获得三等奖,此外,还有不少作品在省、市大型文艺演出舞台上表演,反响良好。

   

       音乐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刘正龙:我出生在一个酷爱音乐的家庭,从小就听广播音乐,现在,音乐已经伴随我的人生几十年了,已经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到现在我都还清晰地记得,我人生第一次登上舞台的情形。那是1964年,原来的眉山县庆祝国庆十五周年,我和学校师生一起合唱《毛主席,我们心中的太阳》,第一次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从那时候起,我就坚定了走音乐道路。但那个年代想要去系统学习音乐是不现实的,我就以音乐为爱好,即便是在最艰苦的知青年代,我都要坚持吹竹笛、拉二胡等,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可以说,一直没有放弃过心中的音乐梦想。直到1990年,我才有了机会到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在那里,我系统地学习了音乐理论和作曲技巧,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回来后,我将所学的音乐知识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在文化工作岗位上,组织了各类大型文化活动500多次,辅导音乐队伍近100个。现在我退休了,但音乐却一直在路上,我还是要坚持创作,坚持组织音乐活动,因为,音乐已经是我生活的一个必要元素,不能没有音乐。


       眉山目前的音乐发展情况如何?


       刘正龙:以前,我们眉山的音乐队伍底子和实力都很薄弱,可以说很少有专业的音乐人士,有些会一点的都是不精通,很缺乏后继人才。随着眉山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在解决温饱的情况下,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也有了学习音乐的物质基础,所以近些年来眉山的音乐事业发展还是很好的,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进入了全省市州第一方阵。在省文联、省音协主办的“唱响四川群众喜爱的歌曲”音乐创作工程中,眉山词曲作者余启翔作品《幸福长寿》、王宏作品《柳江如画》获二等奖,王晋川、刘正龙《坝坝宴》、王晋川《四川泡菜》、余启翔《一个不老的地方》《雪雁》《想你在羌山》等5件作品获三等奖,另有11首歌曲入选省音协年度优秀歌曲作品集。在省音协主办的首届四川省流行歌手大赛上,眉山歌手廖浩淼演唱《那么爱你》获个人组银奖,李雨燊、舒建如、朱珠演唱《爱》《回到拉萨》《失去你赢了世界又如何》分别获个人组铜奖,刘晓宇、胡涛、刘永福组成的“老男孩组合”演唱《烛光里的妈妈》获组合组铜奖,市音协获组织奖。在省人社厅、省文化厅、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主办的“非常梦想”——四川省第二届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中,眉山市7件作品获等级奖,14件作品获优秀奖。。
       目前,我们眉山音乐事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涉及的音乐面更广了,古筝、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发展种类繁多,唱歌的类型和音乐表演的门类也更加丰富,在声乐方面,美声、民族、通俗(流行)在青年中有了大面积的普及,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中老年队伍也有很多人进入了音乐表演的行列。现在眉山的音乐活动层出不穷,表演的人个各具特色,观众也是越来越多了,可以说,眉山的音乐事业正在逐渐发展强大。


       您觉得我们在发展音乐的路上还应当做些什么?


       刘正龙:我们眉山自古就有诗书城的美誉,人杰地灵,很适合发展音乐。但眉山的音乐发展起步晚,底子薄,要想有更大空间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就个人而言,要培养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并选准一个音乐项目,持之以恒地学习,发挥自己的特长,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切忌不要急功近利,只要保持一颗对音乐喜爱的初心就好。
       对我们音乐家协会而言,就是要不断发掘眉山本土的传统音乐元素,并运用到创作和表演当中,展示眉山独有的特色,此外还应当更多地组织音乐创作、组织音乐活动,开展更有力的音乐辅导,从中发现、培养人才。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加强音乐方面的经费投入,普及音乐创作辅导,为眉山音乐爱好者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