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爱阅读>时代前沿>《品中国神童》

《品中国神童》连载——项橐(5)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8年04月09 15:07:09

  明代学者陈士元说:项橐是“古今幼悟绝伦者”。明代另一个学者徐应秋也说:项橐是“古人夙慧可记者”。

  但从今天看来,项橐的故事,不像是一个神童故事,更像是一个神话故事。譬如,整个故事的背景是模糊的,有具体地点,却没有具体的时间;项橐的父母有姓却无名,项橐出生和死亡的过程,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等。

  项橐这个人,不像是肉眼凡胎的神童,更像是一个半神半人。说他是神,是因为传说中的项橐,不仅头脑聪慧过人,而且身体组织异常,百病不侵,刀枪不入,钢铁难犯,却不敌一根柔柔的茅草。说他是人,是因他具备人的正常情感和是非观,善良正直且富有爱国之心。

  不过,这些正是中国古代早期神童的特征:人的形象,神的智慧。

  品味项橐短暂的一生,这位半神半人的神童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无师自通,天赋其慧。

  首先,我们从项橐的故事来看,他的智商不仅大大高于同龄儿童,而且也明显高于成人,甚至连万世师表的孔子也甘拜下风。但项橐的出身,既非皇室贵族,也非书香世家,而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其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也就是说,无论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家学渊源的角度来讲,项橐的出身都不占任何优势,其父母和家族没有给他提供过优秀基因的遗传支持。

  其二,不管是历史记载还是民间传说,都没说过项橐上过学念过书,也没说他师从过何人。

  因此,从上述两方面来分析,项橐是个典型的无师自通的神童,或者干脆说就是上天赋予了他的聪慧,是个天赋圣童。如果真要说他拜过谁为师的话,那只能是天地和大自然的生命万有。

  当然,他的才智也有后天的积累,那就是他从小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观天察地,喜欢搜奇猎异,尤好对事物刨根究底追问不舍。

  二是不惧邪恶,挑战权威。

  传说中的项橐,不仅天生聪慧,而且胆识过人,智勇双全,具有率领人们与邪恶和灾难抗争的超凡能力。无论是痛打想抓母鸡的老雕,还是智斗欲吃老渔夫的千年怪物,都表现了项橐不惧邪恶的大无畏精神,烘托出他大智大勇、扬善除恶的高大形象。特别是他与圣人孔子之间的斗智,更是他蔑视所谓圣贤、敢于挑战权威的集中体现。在孔子面前,他不卑不亢,当仁不让,不为权贵折腰,使出唇枪舌剑,直面圣贤挑战权威,最后让孔子不得不低头认输。不管这个传说是否属实,但项橐作为农民的儿子,代表的是广大布衣百姓的智慧和立场,他对所谓高贵者的胜利,正好迎合了占绝大多数的底层卑贱者们的诉求,令他们拍手称快津津乐道。

  三是生不逢时,短命夭折。

  传说中的项橐,出生时刀枪不入,从小聪慧过人,七岁而为孔子师,十二岁时却死于非命。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春秋末期的战乱时期,这似乎为这位神童的短命夭折埋下了伏笔。而他绝不向权贵妥协的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气节,更是他夭折而死的直接因素。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一生短暂,他的聪慧和胆识便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项橐虽只活了短短的十二个春秋,可他的名字和事迹,两千多年来却一直流传不衰。

  今天,在他的家乡碑廓,人们为铭记这位曾为圣人师的神童,他家附近的山被命名为圣公山,山上修建了圣公庙。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项橐生日这一天,四面八方的人们都要到圣公庙赶庙会,烧香祈福,顶礼膜拜,永远纪念这位给他们带来希望、也带来荣誉的超凡神童。

最多关注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