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爱阅读>时代前沿>《品中国神童》

《品中国神童》连载——项橐(4)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8年04月09 15:07:09

  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迅速在当时的鲁、齐、吴等国传开,小小项橐名声大震。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确实,有时候人的名气大了,会变成一把双刃剑。

  没人想到,项橐的聪慧和名声在给他带来声誉的同时,也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善良的人们在欣赏赞誉项橐的同时,有人却在暗地里打他的主意。

  时正值春秋末期,周王朝日趋衰微,诸侯连年用兵征伐,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称雄争霸,一统天下。

  要争雄称霸,每一个诸侯国的君臣都懂得:只要谁拥有了最优秀的人才,谁就能在完成统一霸业上稳操胜券。

  毫无疑问,对优秀人才的争夺,远胜过一城一地的争夺。

  据说,项橐故事盛传之后,诸侯的国君都担心这神童小儿日后长大,智慧当更加非凡,一旦辅佐于哪家诸侯,定能一统霸业。

  这等“国宝”级的人才,绝不能落入他国手里。于是,列国诸侯争相派出武士,来到碑廓,打探项橐住处,准备把他劫持到自己的国内,储藏备用。

  同时,他们也接到命令:如不能把项橐活着带回国,就不惜杀了他,以免被他国所获。

  当时,为躲避战乱,项橐父母早已把家搬上了圣公山的幽尔崮。山上到处是奇石峭壁,还有不少石洞可以藏身。他们一边在山上住着,一边乘战乱的空隙到田地里耕耘播种。

  一日,见有三五成群的武士在山下转来转去,好像是在探听他们儿子的下落,夫妻俩顿时警觉起来。

  项母担心聪明的儿子会招来横祸,便让项父把项橐藏在东边山上的石洞里,用石头把洞口垒住,早晚送饭给他吃。

  哪知项父行事不秘,被吴国、齐国的武士暗中盯梢,探知项橐就藏在山洞里。于是,两国武士同时上山围住洞口,各自以功名利禄相诱,劝说项橐出来,投奔自己的国家。

  岂料项橐在洞中坚守不出,而且严辞拒绝:“回去告诉你们的国君,我项橐是纪国人,根在纪国,纪国虽亡但土犹在,无土之根则朽,项橐岂能离土!”

  小项橐不仅有爱国之心,而且有自己做人的原则。

  两国武士劝说不成,便各自操起手中兵刃,欲冲进洞中劫持项橐。

  两国武士各不相让,便先在洞口内外杀将起来。

  杀了几个回合,吴国武士杀退了齐国武士,于是进洞把项橐五花大绑起来,劫持在手中。

  吴国武士带着项橐,正待要往山下走,却见被杀退的齐国武士,带着兵将在山下摆开阵势。

  吴国武士见硬闯不行,便带着项橐,在山中隐藏起来。

  吴、齐双方武士,就这样一直相持了五天五夜。

  山上的吴国武士,因缺水少粮,又下不了山,早已不耐烦起来,便商量不如杀了项橐,免得被齐国武士夺了去。

  他们真的动起手来。可武士们无论是用刀砍,用矛戳,还是用石砸,项橐依然毫发无损,这让他们大惊失色又无可奈何。

  没办法,他们只好继续守住他。

  再说,项橐父亲见儿子被劫持在山上,十分着急,几番想趁夜色到山上去解救项橐,都被项母拦住了。

  项母对项父说:“俺不担心他们能把橐儿怎么样,你忘了咱橐儿在竹河崖下呱呱坠地时,脐带刀砍斧斫都不断,用茅草叶子才割断的?他们不懂这个。”

  隔墙有耳。两夫妇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防范意识淡薄。

  项母的话,不知怎么被狡猾的吴国士兵偷听到了。于是,吴国士兵到竹河崖采了茅草,把项橐按倒在地,用茅草丧心病狂地割下了项橐的头颅。

  就这样,一代神童项橐,因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幸夭折,年仅十二岁。

最多关注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