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看眉山>文化新闻

一场“生死之交”的聚首——全国第23届苏轼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常州举办

来源: 责任编辑:熊莉 2019年04月28 10:17:15

4月19日至21日,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第23届苏轼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常州市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主办,由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名人研究院、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承办。




一场“生死之交”的聚首


眉山和常州是“生死之交”,苏东坡生于眉山,14次路过常州,并终老于兹,与常州有不解之缘。宋人费补之赞云:“出处穷达三十年,未尝一日忘吾州”。今年在常州举办第23届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学术研讨会也是意义重大。


据了解,1980年9月12日,中国苏轼研究学会成立,并在眉山三苏祠举办了为期6天的首届学术讨论会。从1980年至今,每两年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就会开展苏轼学术研讨会议,会议沿着苏东坡的足迹先后走进了四川眉山、湖北黄冈、广东惠州、河南平顶山、浙江杭州、陕西凤翔、山东烟台、海南儋州、山东诸城、江苏徐州、河北栾城、河南郏县、江苏江阴、江苏徐州、江苏常州等地,在三苏作品整理出版、三苏研究专著、研究队伍壮大、会刊创办、成果转化等方面成果丰硕。



会议现场。



一次思想碰撞的大交流


此次研讨会以“东坡精神与常州文化”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发掘、理解东坡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东坡文化精神,推动苏轼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会议有来自全国各地100余位学者参与,与会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大家围绕东坡与常州关系研究、东坡的人格精神及其现代意义研究、东坡文学与文献研究、东坡与江南文化的关系研究、东坡文化研究(酒文化,茶文化,养生医药文化,美食文化)、东坡的人物交游研究、常州市东坡文创产品开发与旅游线路打造研究等,以主题报告、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交流,并观看苏东坡诗词吟诵会、考察东坡历史文化遗迹。



同时,此次会议共收获相关论文近100篇,内容十分广泛,遍涉苏轼的文学、思想、生平、交游、书法、绘画、养生等各个方面。


富有特色地将苏轼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相结合,有助于学术研究走出高校、研究所等封闭的“象牙塔”,以其学术品格辐射更广泛的人群,有助于优秀的文化遗产解封于历史的馆阁书册,面向当下和未来发挥其理应具有的长远效能。



主题报告现场。



一次兼容并蓄的大发展


在学术探讨会前,4月19日,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召开了八届二次理事会,增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才智为副会长,增补李公羽、魏新建、戴路为副秘书长,学会领导层构成和地域分布更加合理;增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教授衣若芬、韩国檀国大学中国语系教授安熙珍、台湾铭传大学教授江惜美等11人为理事,学会影响力、权威性进一步增强。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召开了八届二次理事会


会议还议定将以唐凯琳女士捐款为基数,在学会成立40周年之际设优秀苏研学术成果奖,奖励45岁以下年轻学者,以期纪念唐凯琳女士、鼓励青年成长成才。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长周裕锴现场点评论文。



正如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秘书长在《开放发展的苏轼研究》中所写到的:


开放包容,是大海的属性,亦是苏轼、苏轼研究的品格。中国苏轼研究学会自成立以来,学会历届领导都在践行: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凡是热爱苏轼、关心苏轼研究的,都可以加入进来。


正因为有众多爱好苏轼学者的推动,所以才有了今天苏轼研究的欣欣向荣。




东坡文化网记者 林茂春  熊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