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老城门>九街十八巷

思念仁寿的味儿

来源: 责任编辑:任枫枫 2018年03月27 17:37:07

芝麻糕.jpg

芝麻糕  味道鲜香

  日子在重叠,仁寿人对甜食的热爱,在有芝麻糕陪伴的岁月里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
 芝麻是中国四大食用油料作物的佼佼者,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用芝麻和芝麻油制作的名特食品和美味佳肴,一直著称于世。而仁寿人聪明的用其精巧的技艺,加上新鲜的食材,经过勤劳的手,制作出美味可口的芝麻糕,流传世间。
 用舌尖轻舔之,丝丝甜味立即充斥着味蕾,沁人心脾。再咬上一口,柔熟化渣,味道香浓,让人欲罢不能。芝麻的浓香滋味在口中徘徊不散,绵绵密密的甘甜味道在舌尖轻舞飞扬,美味又健康,老幼皆宜,吸引着众食客的胃。来仁寿游玩的,不仅要吃得欢心,也要给亲人朋友捎上几盒芝麻糕,展示仁寿的特产;在外读书或工作的,也要捎上芝麻糕,带着家乡的味道,行走天涯。
 清末民初,仁寿县芝麻糕和糖果业就已很发达。在百舸争流的仁寿芝麻糕店铺中,张记芝麻糕一枝独秀,沿至于今。
 1941年,仁寿县文林镇佐乡年仅14岁的张肇成,通过拜师学艺,创立“甘美香”牌芝麻糕,自己生产,妻子销售。因其信誉和产品品质独树一帜,很快站稳了脚跟。1956年公私合营,芝麻糕生产由家庭式变为规模化生产,但在1985年,改革搞活,“公”厂“私”化,其品牌丢失。1989年,得到张肇成真传的张家小儿子张建军另立门户,“张记”牌芝麻糕诞生。1994年,张建军病故,几近倒闭的“张记”牌芝麻糕由张家次子张裕良接手,改进工艺,着力保鲜,“张记”牌芝麻糕起死回生。
 “保鲜,是芝麻糕的‘命门’,添加防腐剂,可延长保鲜时间,但会损伤风味;要保风味,保鲜期就短。”张裕良说,“天气热的时候以销定产,‘张记’牌芝麻糕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每一个环节都得讲规范,讲卫生,生产环境还要相对封闭,员工进门洗手、消毒、戴手套和口罩,并且对原材料的洗、炒也很讲究。”对美食的用心,也正是仁寿人对家乡特产的传承与保护。

干巴牛肉.jpg

干巴牛肉  热情似火

  美食在四川,食美有仁寿。初来仁寿,汪洋镇的干巴牛肉,其余味悠长、风味独特定会令你垂涎三尺、牵肠挂肚。
 论起干巴牛肉的历史,已有三百多年。相传乾隆帝下江南微服私访,路经一地,突然雷鸣闪电,天降大雨,乾隆君臣只好进店避雨。店主石氏夫妇拿出“干巴牛肉”于桌上佐餐,闻香扑鼻,乾隆一见食欲大增,尝后麻辣爽口,回味香甜,吃后汗流浃背,飘飘然如仙境一般,龙颜大悦。雨过天睛,信步出外,仰天赞曰:“雷雨阻驾吆店子,石翁捧出牛干巴,食进方寸瑶池味,不旺江南走一春,有朝再来吆店子,一斤黄金换一斤。”乾隆回宫后,宣石翁进京,因乾犯讳,后御赐名“干巴牛肉”。清末民初,灾难战乱,石氏后代流亡汪家场(今汪洋镇)定居,生一女同清河源老板张氏通婚,从此代代相传,驰名各地,风靡一时。
 汪洋镇做干巴牛肉俨然成了一项传统。在制作技艺上,剔除多余的筋是关键,锋利的刀落入肥嫩的牛肉削成整齐的片,加入调料,腌制两天。待牛肉入味,用明火烤制,散发出阵阵氤氲香气。等牛肉烤到七分熟,再取之放入沸水煮。经沸水洗涤的牛肉切条或切片,淋上油、糖、味精等调料,经过炒和收汁,争相融入彼此的怀抱。而在这工程中,控制火候便是个技术活。
 待成品出炉,牛肉颜色红亮油润,灯下剔透润泽惹人怜爱,尝上一口,口水溢满喉间,舍不得咽,便让麻辣鲜香的味儿在齿间多停留片刻。再嚼上几下,触碰间味蕾被全部打开,像是在舌尖舞蹈。吃不得辣的人,泪水噙满眼眶,却又舍不得丢下这个味儿。
 干巴牛肉是仁寿美食的代表,如今的干巴牛肉,已树立起不少的品牌,得到了不少荣誉,扬名于世。但在仁寿人的心中,这只是普通的美食,却又是丢不下的情怀。走到哪儿,看到标识“干巴牛肉”的字眼,便涌现出思念家乡的情愫。

烂饼子.jpg

烂饼子  甜蜜美好

  仁寿人热爱美食,因此创造出许多流芳百世的小吃,烂饼子便是其中一个。仁寿人一听闻烂饼子,亲切感油然而生,记忆生出许多枝桠,想起了家乡的一景一物。
 烂饼子源于清朝末年,因其用小麦粗粉,加少量红糖烤成一种皮薄、起锅易碎,易烂的饼类,遂被仁寿人俗称为烂饼子。
 解放后,仁寿汪洋供销社糖果厂将传于民间的烂饼子制作技艺提炼,用小麦精粉作原料,加以红糖,再经撬锅手工烤制而成。
 80年代后期,汪洋烂饼子由王树江兄妹继承和发扬,在古老的手工撬烤基础上,采用优质小麦精粉,配以优质红糖、桔红、香精等,通过现代电烘箱烘烤而成。在原有特色、香、味的基础上,突出了形的造就。
 小巧圆润的饼,色泽金黄、味道香甜,一口咬下的回味无穷,红糖包裹的甜蜜,便是仁寿人喜爱的理由。“每到中秋,吃月饼不如吃烂饼子,烂饼子就是我们仁寿人自己的月饼。归校时,我也常常给同学带去,这是不容易吃到的家乡味。”在外读书的仁寿人陈树青,对家乡味道止不住的赞美。
 家乡的特色小食,对很多身居异乡的人来说,已成为遥远的往事。品尝久违的味道,为的是一解乡愁。每一个人心里,家乡的味道,虽然酸甜苦辣滋味各不相同,但食物勾连着我们的味觉,代表着对家乡深深的牵挂与怀念。

                                                                     (本报记者 严丹玫 李泓莹 文/图)

最多关注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