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乡彭山的美食旅程
来源: 责任编辑:任枫枫 2018年03月27 17:43:23
潘文全甜皮鸭 卤水秘制的香
甜皮鸭沿用清朝御膳工艺,后由民间发掘、改进至今,是彭山一道十分有代表性的传统美食。因其皮酥略甜,肉质细嫩,区别于一般的卤鸭而声名远扬。位于彭山县城南街的潘文全甜皮鸭最有特色,人称“潘鸭子”,常有来自成都、乐山的客人慕名而来,一尝美味。
“从爷爷那辈开始,我们就在彭山卖起了甜皮鸭。”
1979年,潘文全作为第三代传人,从父亲手里接过了祖业,也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美食传统。
清晨5点半,天光未明,潘文全已经到了自家卤坊,重复每日的工作,监督品尝当天卤水的味道。“卤水就是甜皮鸭的灵魂,是决定甜皮鸭品质的最关键的步骤”,潘文全讲述着自家鸭子制法的秘诀。
将冰糖,红糖和白糖按比例混合炒制,加入盐和卤油,以及20余种香料,熬制2个多小时,便是一锅专属于潘文全甜皮鸭的秘制卤水。秉承传统秘方的同时,潘文全根据大众口味,适当增添了一些香料,让自家卤水更具特色,从而卤鸭也风味更佳。
甜皮鸭好吃,材料也关键,选用喂养了两个月以上的花麻土鸭,洗净后放入“潘式卤水”里,进行熬制、调味等工序,煮卤至熟。花2、3分钟将卤鸭过油,使皮肉分离,鸭皮呈焦黄色、肉质紧致,散发出令人垂涎的香味儿。淋上特制的糖油,一只只色泽鲜亮、美味可口的甜皮鸭便火热出炉。
色泽棕红的甜皮鸭,一口咬下去,满嘴溢香。鸭皮酥脆,又带着一股绵软的香甜,口感细嫩醇厚,肉质极好,干、甜、香的卤制风味,让人欲罢不能。
闻着甜皮鸭的香味儿长大,在厨房与生活的交融中,爷爷和父亲对美食的坚持,至今都影响着潘文全。沿着时间的轨迹传承与创新,走过60多个年头“潘鸭子”,也成为彭山饮食文化的一种记忆和符号,见证这座城市的变迁,伴着人们的美食记忆与生活。
桥头堡漂汤 高汤煲出的鲜
寻访彭山特色美食,不得不提“长寿菜”,而说起长寿菜,则不得不提漂汤。相传漂汤起源于彭祖时期,据《彭山县志》记载,漂汤最初是岷江上打渔人发明的吃法。如今位于岷江大桥头的“桥头堡漂汤”,成为彭山漂汤的代表。
51岁的店主帅德贵,和妻子梁红英共同经营着这家漂汤店。从1991年的二郎观汽车码头,至如今的岷江河畔,23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却留给岁月无数细枝末节的故事。
漂汤也称“长寿汤”,说是“漂着的汤”的确很形象。一口大盆,汤里漂着很多食材,一层一层码得十分漂亮。只见帅德贵利索的舀过一瓢高汤,放入锅里,加些许姜末,待汤烧至滚开,将水粉、白菜、金针菇、海带、卤鸡、肉丸、番茄、平菇等放入汤中,烩至香气四溢。捞出粉丝压盆底,菜品一层层铺面,各种食材相间点缀,汤面撒上细碎的葱花,色香俱全。鲜香扑鼻而来,令人食指大动。
漂汤的菜品搭配,可随季节花样百出,高汤却是百变不离其宗的好味道。“汤是用棒子骨、土鸡熬的老汤,所以会格外鲜美。”帅德贵笑道。
川菜讲究蘸碟,它同样是食用漂汤不可缺的好搭配。就着香辣的蘸碟,热气腾腾的漂汤化身美味可口的下饭好菜,惊艳味蕾。一口香辣,一口浓汤,真可谓麻辣清淡全都有,“浓妆淡抹总相宜”
。
寒冷秋冬,一口热菜,一口暖汤,满室鲜香,暖胃暖心。帅德贵与梁红英夫妻二人风雨携手,把对美食的情意和生活的体悟,融进这一菜一汤。用心改善漂汤的口味,积累了越来越好的口碑。
而漂汤带着悠悠古韵流于后世,不仅“漂”出了人们回味无穷的味道,更“漂”出了彭山人美食里难忘的情怀。当那些打渔人摆渡过岷江,吃到这样一餐美食,定然会觉得,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像家的味道呢。
梁三肥肠 新鲜食材的美
有没有一种美食,看似普通家常,却让你一旦入口入胃,便几十年也难以忘怀?彭山“梁三肥肠”就有这个魅力。其店铺位于县城彭祖大道,两间门面加一起不到70平米,格外普通的店面,每天却至少能销售肥肠40付。
“梁三肥肠”创始人梁俊芬,今年50岁,是土生土长的彭山人。在娘家时便喜好烹饪,做得一手好菜,结婚后自然成了“巧媳妇”,家里的豆瓣、酸菜做得相当巴适。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梁俊芬所在公司倒闭,她便想着用自己的拿手厨艺,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于是,她便起家在县城小东街开起了面馆兼卖烧肥肠,如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
一碗小小的烧肥肠,看似简单,却是花费了极大的心思。“选材很重要,一定要用不经冰箱冻过的新鲜肥肠,榨制的本地清油,自己做的酸海椒、豆瓣等”,梁俊芬缓缓道来。用材重要,洗、炒肥肠同样重要,用面粉或醋清洗其表面的附着物,翻洗讲究才能去除异味。烧的火候、时间精准把控,肥肠才鲜香脆爽。
这样出锅的肥肠,味道极其鲜美,四季皆宜。油而不腻,辣而不燥,色艳、味美、汤鲜、无腥无臭,口味纯正,已成为彭山人乃至周边地区不可拒绝的美食。
日子平凡简单,却也快乐满足。当美味承载了梁俊芬的信念和愿景,美味里不知也留存了多少彭山人,难忘的成长记忆,是美食的细节情怀,更是生活的平凡魅力。
(本报记者 严丹玫 李泓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