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眉山味儿
来源: 责任编辑:任枫枫 2018年06月06 14:59:33
不负花期不负樱。 本报记者 周军 摄
传统闲适的公园味儿
眉山这座城市,气候温润,变化微小,人们徜徉在时间的海洋里,甚至忘却了流逝的脚步。眉山有着丰富的物产,使得人们有享受安逸生活的基础。自然灾害很少侵入此地,更催生了眉山人对这片乐土的“闲”情。
在眉山,公园是闲情逸致的好去处,传统公园更是历史的延续。撇开人流如织的街道,在安静的公园,捧上一杯清茶,围上一桌麻将,几碟瓜子,树林折射出几缕冬日的暖阳,感染并加深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印象。
说起公园,便要说起其文化渊源。苏洵公园,展现的是博辩宏伟的大家风范和布衣名儒的精彩人生;苏母公园(原东坡湖公园),展示着中华贤母的光辉典范;苏轼公园(原诗书城公园),诠释东坡“为人、为文、为政”之道,展示豪放东坡的光辉形象;苏辙公园,展现“勤勉刚正”的为人典范和“冲雅澹泊”的人文风韵。四大主题文化公园不仅有着深厚悠远的历史文化,更与当今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清晨六点左右,晨练的人们便多了起来,散步的老人悠闲的走在公园的小路上,当阳光照射下来,新的一天徐徐展开。
“这些公园的构建以历史文化为底蕴,让人感受到眉山这座城市有着诗意的味道。”来眉山游玩的陈鹤无不赞叹。散步在公园,喝茶在湖边,这里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休闲惬意的生活,更是气定神闲、浪漫自在的诗歌般的生活方式。
诗意眉山。 本报记者 张忠苹 摄
市井街道的生活味儿
俗话说的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家家户户少不了它。眉山有条特色街,人称飘出来的“桂香街”,意指丹桂飘香,以及各种香料飘出来的生活味道。
关于桂香街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八十年代初期,这条街只是一条极为普通的大街,1984年一位叫王耳顺的重庆市大足县人,来眉山投资,相中了这个地理位置、这段地名。冥冥中有种切合,桂香街——香料,一种缘走到今天。经过20几年的发展,由最开始的几户人家发展到现在的100多户商家店铺,从锅、碗、盘、盆、刀、勺、筷应有尽有,到油、盐、酱、醋、辣椒、豆瓣、粉条样样齐全,市井生活的气息蒸腾而上。
宝华寺曾是眉山最大的一间佛教寺院。因历史原因不曾保留,但古刹名有幸保存下来延续至今。如今的宝华巷外面还有一段青石板老路,一截低矮古朴的木结构老房子。头发花白的几个老爷爷,坐在一起,喝喝清茶,掏出喜欢的“叶子烟”,享受着一根一根裹烟的过程,或是回忆往昔,或是慨叹人生。当路人用好奇的眼光打量他们时,和善的笑一笑。眼如一口古井,繁华世事已掀不起波纹。
陆游曾在《蝶恋花》中写道,“梦若由人何处去?短帽轻衫,夜夜眉州路。”这座孕育了三苏父子的千载诗书城,留给陆游深深的触动,想必一定有它的极大魅力。眉州大地的九街十八巷,更是悠闲的让人顿生爱意,这便是赋予生活情趣的味儿。
烟火气息的美食味儿
关于眉山的味道,最重要的还是在食材选料上。在眉山,制作东坡肘子必不可少的便是豆瓣酱,由蚕豆加辣椒和食盐,自然发酵而成。豆瓣酱的味儿令望而生腻的东坡肘子转换成欲罢不能的诱惑,彰显着它独有的魅力。与豆瓣酱齐名的便属传承了1500年的东坡泡菜,是川菜制作中必不可少的神奇调味品。一坛坛回味悠长的泡菜,承载着东坡文化,更承载着眉山百姓对其生活留下的汗水和对未来的希望。麻辣清香的藤椒油、酸辣可口的雅笋、高庙醇香的白酒,处处都有着眉山文化的美食,处处都体现着舌尖上的舞蹈。
精致的东坡肘子、东坡肉,寻常百姓的美味早点,街头巷尾飘香的小吃、餐馆热辣似火的江湖菜,以及寻访在青神、丹棱、仁寿、彭山、洪雅的当地美食。美食江湖一路行来,眉山人记忆里传统的味道,给生活别样的烟火气息,让人对眉山这片土地深深眷念。是滋味,更是情怀。
随着央视《一城一味•眉山》的首播,眉山市民的反应好评不断。“看着自己家乡的美食在电视机前呈现,自豪感油然而生。”市民王宇航说,“眉山有着深厚的东坡文化,东坡美食便是其中一味,通过《一城一味》纪录片的宣传,让全国观众了解这座城市,认识这座城市,爱上这座城市。”
俯瞰岷东。 本报记者 张忠苹 摄
结语:
一座城市,一种味道。寻味眉山的旅途上,触摸到了城市的味道,亦触摸到了比美食更为厚重的文化和传统。
一座城市无论饮食或生活味道,正是经过漫长的淘汰、积累和演变的过程,才慢慢沉淀形成自己独特韵味。这其中既缺少不了厨界高手的高超技艺,更少不了普罗大众的生活智慧。
眉山的味道海纳百川,集精致与粗犷为一体,容高档与家常为一室。眉山人对味道的讲究,体现在川味赋予的层次感,酸甜苦辣咸,美味在其中。眉山人热爱饮食,亦如热爱层次饱满的生活。行走完眉山之旅,感受这座城市彰显的魅力,感动触及神经,味道留于心间。
期望着下次上路,也能遇见更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严丹玫 李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