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老城门>老茶馆

丹棱金牛河 “治水英雄”大禹曾骑象来过?

来源: 责任编辑:任枫枫 2018年10月27 10:00:00

金牛河.jpg

                                金牛河。

  丹棱县九龙山下有一条普通的河流,为什么会被称之为“金牛河”,它是否和“金牛”有关?它裸露的河床上出现了一个接连一个的小窝窝,为什么村民们口口声声说那是大象的脚印?为什么居住在金牛河畔的村民们世世代代相传着一个传说,说治水英雄大禹曾骑着大象来过?
  

村民们口中的“大象的脚印”.jpg

                            村民们口中的“大象的脚印”。

 一
  从丹棱县城往南走18公里,便是杨场镇。杨场镇古称栅头镇,建于清宣统年间,在清代曾盛极一时。至于盛况,后世在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中可见一斑——“栅头镇,县南四十里。镇有九龙洞,其中幽胜,上有峰峦。《志》云:镇当嘉、眉、雅往来之冲,人物阜繁,商旅辏集,甲于西南。”
 “九龙洞”即杨场镇徐坝村的九龙山。因山有九峰延绵起伏,远看犹如卧龙饮水之姿态,故得名九龙山。九龙山下,蜿蜒盘旋着一条河流,正是卧龙饮水之处——金牛河。据《丹棱县志》记载,金牛河也叫金流河,又名澭泔水,“传澭泔水水甘如浆,病人饮之立瘥。”又因河水湍急难渡,被称之为“难江”。
 村民们都说,历史上“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曾骑着大象来过丹棱,考察过九龙山下的难江,说不定还为丹棱老百姓解决过水患呢。不然,为什么这里的祖祖辈辈都要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个故事,争相传说治水英雄大禹曾骑象来过?为什么金牛河裸露的河床上会有一个个形似大象脚印的小窝窝呢?为什么而今的金牛河并不像史料中记载的“水急难渡”,反而像被大禹治理过一样水势平缓?

仙人洞.jpg

                         仙人洞。

 二
 65岁的顾国全是在金牛河畔土生土长的村民。在他的记忆中,居住在金牛河畔的老一辈们总有着说不完的传说与故事,而他听得最多的,莫过于“金牛河”名字的来历。
 如果要顾名思义的话,想必会产生诸多的疑问,首当其冲的势必是,这条看似平凡的河流究竟有何不凡之处,竟会跟“金牛”扯上关系,且以“金牛”来命名?而“金牛”是指金色的牛,还是黄金做的牛?
 在顾国全的脑海里,翻腾着关于“金牛河”这个名字来历的众多版本。显然,“金牛”是另有所指的。这得追溯到唐王朝的“安史之乱”。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趁着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唐军兵败,唐玄宗携家眷逃出京都,却未来得及带走太子之妻沈珍珠。结果,叛军副将冯立俘虏了沈珍珠,将其带出了是非之地。沈珍珠经不住惊吓,忧心成疾。冯立带着她四处求医皆无果,听闻丹棱县九龙山下一名为“澭泔水”的河流之水可以医治疾病,便来到丹棱县九龙山附近。沈珍珠病好后,十分感激冯立的不杀之恩,也不愿再过兵荒马乱、提心吊胆的生活,于是便同冯立隐姓埋名住在九龙山上。
 太子李亨四处找寻沈珍珠的下落,终于查明沈珍珠是被叛将冯立带走,于是四处寻访后追来九龙山,但伊人依然杳无音讯。长久的等待无果,李亨愤怒之下抽出宝剑,把一座山劈为两断后仰天长啸:“冯立,叛贼,我要你变成牛,打下十八层地狱!”
 后来,人们争相传说,为情所伤的李亨挥泪如雨的同时,九龙山也暴雨倾盆。不一会儿,只见九龙山下的一条河中竟出现了一头牛,瞬间便被河水冲走了。老人们都说,是未来的天子金口御言,将冯立变成了牛。因此,人们把这条河取名叫“金牛河”。而在此之前,金牛河被称为“澭泔水”。
 

裸露河床上的“小窝窝”.jpg

                               裸露河床上的“小窝窝”。

 三
 和顾国全一样,63岁的徐安鑫也从小饮着金牛河的水长到。他知道的,却并不仅仅是金牛河的前身澭泔水,还有澭泔水的前身。在老一辈的传说乃至一些史料中,澭泔水被化身为“神水”,水甘之如浆,病人饮之即愈。有着如此特效的水,定是来之不易的。老人们的传说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这水的神奇得归功于中华民族广为传颂的治水英雄、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王朝的奠基者——大禹。
 大禹的出生地,在四川。这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已,修已背剖而生于石纽。”“石纽”究竟在哪里呢?汉代学者、川人扬雄在《蜀王本纪》中写道:“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而唐代顾胤在《括地志》中亦载:“石纽山在汶川县治西七十三里。”尽管此前绵阳市北川县也为这个“石纽”而引经据典,意欲证明大禹故里实在北川而非汶川,但有一点无可厚非的是,大禹故里是在四川,是在岷江上游。
 相传,在距今约四千多年的夏王朝,正值冰河时代后期,气候转暖,积雪消融。大地山河,沦为泽国。人类或登高陵土山,或以木为舟,载沉载浮,幸免沦没。在洪水泛滥、人们流离失所之时,鲧被尧派去治理洪水。鲧花了九年的时间去堵塞洪水,换来的却是被舜帝诛杀。《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禹是鲧的儿子,鲧死之后生出了禹。禹奉命继承父亲未完的事业,并吸取父亲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方式治水。为了全面了解水情和地势,禹骑着大象从岷江上游开始往下游走,四处考察。到位于岷江中游的丹棱县九龙山时,禹看到山下一条河水流湍急,行舟之人恐难安然渡过,若不及时治理必会危及更多人的生命。通过勘察测量山形水势,禹摸清了这条因水急难渡而被称为“难江”的河流的来龙去脉,遂将其水道疏通,引至岷江。说来也怪,禹治理难江后,难江的水就变得甘之如浆了,村民们每次生了病只要饮几口难江之水就可痊愈。因水流不再湍急难渡,也因如浆的河水能医治百病,村民们便将难江改称为“澭泔水”。
 在禹治理金牛河期间,曾在九龙山上的一个山洞中住过。因禹为附近的人们疏通了水流,解决了水患难题,也很神奇地将河水变成医治百病的“神水”,人们都把禹奉为“仙人”,把禹住过的这个山洞称之为“仙人洞”。
 今天,在丹棱县杨场镇九龙山,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仙人洞”的风貌。入口约两米高,约一米五宽,山洞很深,并不潮湿。在入口处,刻在石壁上的“仙人洞”三个字轮廓鲜明,看上去似是后世所刻。因空气并不潮湿,青苔也只是零零星星地分布着。在洞口,有一些燃尽的香烛。随行的村民说,这是后人们为了表达自身对大禹的纪念与感恩之情所萌生的举动。
 我们无法得知,徐安鑫所讲述的故事,已在历史岁月中被多少代人重复过多少次。我们也无法得知,时至今日,这些传说还剩下多少真实可让后人触摸。我们只能从一代又一代的传说中去揣测其中有可能真实的细节。
 

仙人洞概貌.jpg

                           仙人洞概貌。

 四
 在金牛河裸露的河床上,青苔遍布,一个接连一个的小窝窝沿着河流的走向绵延开去。村民们说,这些小窝窝就是大禹骑着大象来过的痕迹,是大象的脚印。
 细细观察,这些小窝窝足有碗口那么大,多为较为规则的圆形或是椭圆形,直径约为六七寸,深约为两三寸。
 67岁的村民胡云章说,打小他就和小伙伴们在这金牛河里耍,沿河都有这种小窝窝。
 究竟这些小窝窝是不是大象的脚印呢?疑问一出,村民们陷入了沉思。
 胡云章打破了沉默,他试探着说,如果不是大象的脚印,那会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在金牛河的河床上留下了这么深的痕迹,且痕迹如出一辙?为什么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故事里都把它认定为大象的脚印呢?
 事情发展到此,似乎除了民间传说,再无其他的证据可作支撑。数分钟之后,一位村民说,几年前,成都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发掘出大量的象牙,数量之庞大,在考古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惊人发现。而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这些象牙是商周时期的遗物,很有可能是本地所产,其用途是古代蜀人用于祭祀活动中的祭献之物。
 如此一来,金牛河裸露河床上出现的小窝窝是大象的脚印一说,似乎多了一点支撑,虽说支撑力依然很薄弱,但至少让这个说法多了一丝可能,至少能证明古蜀地曾经有过大象的存在。
 

采访对象:郑林森 丹棱学者.jpg

                            采访对象:郑林森 丹棱学者。

 五
 究竟“治水英雄”大禹是否来过丹棱县杨场镇金牛河呢?他又是否如流传在金牛河畔的传说所说,是骑着大象来的呢?
 年逾六旬的丹棱学者郑林森翻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终于在《中国地方志集成》、《丹棱县志》中找到了相关记载——大禹治水时曾骑象来过四川省丹棱县。
 而在民国十二年《丹棱县志》中,记者亦看到相关记载——“大禹之谟绩及今犹昭然也。”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会得知,谟,即计划、策略之意,而昭然,则是很明显的样子。由此不难得知,“治水英雄”大禹对丹棱的功绩是多么显著。
 郑林森继续解释道,大禹治水时为了全面考察水情和地势,足迹踏遍了所有名山大川,四处勘察测量山形水势,三过家门而不入,才得以战胜洪水,以平土而居。从某种意义上说来,大禹不仅仅治理了水患,还划定了行政区域,将全国划分为青、兖、徐、扬、梁、豫、冀、荆、雍九州,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而丹棱,在当时隶属于梁州。从禹“足迹踏遍九州”的治水过程和“划全国为九州”的英雄才略来推测,禹实地考察过丹棱也是不无可能的。
 更何况,大禹的故里位于四川汶川或是北川,也就是位于岷江上游。据《丹棱县志》记载,位于县境南杨场镇的金牛河是注入岷江的,位于岷江中游。从地理位置来看,大禹的考察之旅也极有可能沿着岷江上游往下游走,这势必要经过位于岷江中游的金牛河。另据《中国通史大禹治水》载:“禹受命治水之后”,爬山越岭,对山川形势反复观察测量,把天下的高山大川进行分类,并立下木桩作记,率民众“开九州”,吸取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掘地而注之海”,把水引入海中。加之《二十五史•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开划九州,辟通九州道路,修筑九州湖泽堤障,计度九州山岳脉络。”如此说来,大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开通九州的陆路,修建九州的堤坝,勘测九州的山川,也是包括梁州的。既然大禹治水到过梁州,想必对穿过梁州的大江岷江进行治理也是不无可能的,而作为岷江的支流难江,也极有可能因水急难渡被大禹关注,从而被他治理成功。
 

后人在洞壁上的刻字.jpg

                          后人在洞壁上的刻字。

 后记
 追根溯源至此,究竟大禹是否骑象来过丹棱金牛河,除了传说和一些史料间接为证之外,谁也无法说出确切的答案。或许,有没有确切的答案,答案究竟是什么,已经无关紧要了。
 几千年来,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一直世代相传,大禹的足迹不仅遍于全国各地,而且有许多名山大川也都被说成是被大禹治理过的。这些与大禹有关或是无关的,都记刻着大禹的丰功和后人的思念。
 大禹不再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一种勤劳、执着、勇敢、奉献、坚毅、团结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易可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