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文赋一百篇》| 西江月•梅花
来源: 责任编辑:熊莉 2019年06月25 15:11:16
网络图片。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①。
海仙时遣探芳丛②。倒挂绿毛么凤③。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④。
高情已逐晓云空⑤。不与梨花同梦⑥。
【题解】
此词作于绍圣三年(1096)十月。公元1094年,朝云随苏东坡谪居惠州,第三年亡故后被葬于惠州西湖孤山。东坡不胜哀伤,亲撰墓志铭,并写下《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悼朝云》等诗词,以寄托对朝云的深情和哀思。
【注释】
①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瘴(zhàng)雾:犹瘴气,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冰姿:淡雅美丽的姿态。仙风:神仙的风致。
②芳丛:丛生的繁花。
③么凤:鸟名,又称桐花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东坡《再用前韵》诗自注:“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毛红喙,如鹦鹉而小,自东海来,非尘埃中物也。”
④嫌:看不起。涴(wò):染上、浸渍、沾污。洗妆:此指梅花谢了。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⑤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晓云:“晓”与“朝”叠韵同义,可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⑥“不与”句:意为高情的梅花已随晓云(暗示朝云)飞散,不再像梨花一样,入我梦中来了。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王诗中有“梦中唤作梨花云”句,指梦中恍惚所见如云似雪的缤纷梨花。“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
【故事】
1096年秋天,一朵鲜花在惠州凋谢了。苏轼的侍妾王朝云病逝,时年三十四岁。
苏轼贬惠州,遣散了众家眷。独朝云一人,如何也劝不走,一心跟着爱人。岭南多瘴疠,江南女子多难适应,而朝云无惧。她守在爱人身边,“此心安处是吾乡”。
大庾岭,又称“梅岭”,绵延数百里,隔着中原与岭南,上多梅花。诗人与佳人相爱相依,贬谪路上踏花而行。至惠州,又见梅花,诗人提笔:“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苏轼惠州咏梅,几乎都在咏王朝云。
梅花开在严冬,如同朝云身在岭南。惠州两年间,朝云独在苏轼身边,完全绽放开来。她是苏轼的爱人,更是知己。她的冰肌玉骨,在这岭南炎荒中浸润着苏轼的身心。朝云虽病逝于惠州,但这也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苏轼为朝云写下这首挽联,而朝云之后,苏轼身边再无任何女性。
【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的侍妾朝云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丰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
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么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岭南梅花天然洁白,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岭南梅花的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色。最后作者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那样做梦见梨花云的梦了。
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境象虚幻,寓意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作。
来源:《苏轼诗词文赋一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