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人生浮沉,最在意的还是一个“情”
来源: 责任编辑:熊莉 2019年07月03 16:44:45
苏轼率性而为,狂放不羁,这让他吃尽了苦头,他一生宦海浮沉,一路被贬,却一路高歌,抒发着内心最真挚的“情”意。
苏轼初涉仕途,就碰上了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
他发表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直接上书神宗,指出变法的某些弊端。结果被得势的新党排挤,外放为杭州通判,开启了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
那年初夏,苏轼在赴任途中,低落的情绪溢于言表,遂做了一首清丽的《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一身才气的他,深感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无处施展自己的抱负,这是对文人最大的屈辱。远离政治漩涡的他,无异于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有了儿女情长的牵挂。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据说,这首诗是他为小妾朝云所作。朝云原是钱塘一名妓,后钦佩苏轼为人和才学,选择一生追随。
三年之后,他北调山东密州。在正月的一个夜晚,苏轼回顾这十年来的人生坎坷,因反对新法,心情压抑,悲愤至极。
夜里梦见发妻王弗的音容笑貌,生前两人琴瑟和鸣,恩爱至极。想不到今朝阴阳两隔,已整整十年,怎能不叫我肝肠寸断,欲语泪先流。
于是就有这首名垂千古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
世间有如此深情的男子,王弗也该笑慰九泉了。后来,他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以照顾姐姐膝下的幼子苏迈。
这年冬天,在一次狩猎中,人到中年的他,策马扬鞭,纵情驰骋,一时豪兴,喷涌而出,《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首次尝试填豪放风格的词,抒发了词人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即便到了不惑之年,报国立功的情节依然炽烈。
次年的中秋,他邀请了几多好友一起在府上畅饮,欢度团圆佳节。众人喝的不省人事,次日醒来,想起同在外地做官的弟弟苏辙,兄弟情深,便挥毫泼墨,一气呵成那首传世名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来源:麦大人 东坡文化网记者 熊莉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