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远景楼>东坡诗话

小议东坡诗词——“百日归期恰及春”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8年04月09 15:52:07

   苏轼在御史台关了100多天,出狱时正好是元丰三年的新春。并不需要多少时间来调整情绪,在重见天日的那一刻,他的眼中便映射出一个清新的、充满生机的世界。强者不需要张牙舞爪,而是在各种遭遇中保持生命的活力。苏轼经受住了死的考验,剩下的就是好好去生活。
  苏轼比较兴奋,一口气写了两首诗,完了念一遍,又掷笔叹道:“怎还不改。”的确是不长记性,所谓“因诗得祸”之类的在这股兴奋劲儿面前立马就没影儿了。其实手里这支笔在狱中也没停过,眼下更没理由停下来。诗人的生存即是表达,死亡也不能使其屈服。
  百日归期恰及春,余年乐事最关心。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连翩鹊啅人。
  却对酒杯浑似梦,偶拈诗笔已如神。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这首诗算是苏轼自言自语,这股清新的活力也正是他此时的生存姿态。风吹面、鹊啅人,目光所见都是欢乐的生命,百日乌台就像一面透镜,苏轼从中看清了今后的道路。故而“此灾何必深追咎”,没理由再为之烦恼,“余年乐事”一大堆,他还不一定忙得过来呢。黄州能诞生苏东坡,与乌台诗案有很大关系。仕途对他而言已不是建功立业的地方,他像陶渊明那样转过身来,投向广阔的生活世界。仕途的低谷反而成就艺术的巅峰,这在苏轼的生命中是常态。黄州、惠州、儋州,总是如此。(刘寅)

最多关注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