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远景楼>东坡足迹考

苏东坡的为官之路——徐州知州(下)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8年04月02 10:26:26

  res07_attpic_brief (3).jpg

徐州燕子楼

    在知徐州两年期间,苏东坡勤政爱民,乐此不疲。上一期,我们了解到苏东坡在徐州为官期间,抗洪水、建黄楼,祈雨劝农、抗春旱等政绩,本期将为读者讲述苏东坡在徐州找煤田,利国铁;医病囚,改弊政;兴旅游,弘文化等事迹,从中系统地展示了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官之道。

  查石炭 利国铁

  徐州的冬季大雪过后,往往柴薪奇缺,出现“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的局面。如何解决徐州居民冬季的烧柴困难,一直是萦绕苏东坡心头的一件大事。

  经过反复考察、细致勘探后,苏东坡根据徐州地理环境和掌握的线索,派人四处找石炭,终于在白土镇孤山勘探到了石炭,为此徐州百姓欣喜不已,“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磬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解决了民众的冬季燃料问题,民众无忧,苏东坡亦高兴地写下《石炭并引》,以记录这一史实。

  苏东坡知徐州期间,不仅在徐州发现煤田,帮助百姓解决冬季的燃料之需,同时还致力于徐州冶铁业的发展,通过利用煤炭为燃料以提高炉温,进而生产出优良的武器和工具。

  徐州四周诸山盘踞,自古为产铁之区,地处徐州东北的利国驿当时就有三十六冶之称,但燃料问题很困难。诗中“北山顽矿”即指利国铁矿,苏东坡发现石炭之后,北山的铁矿也可以用本地的煤炭作为燃料冶炼,这对于提高冶铁质量,进而制造优质武器,以战胜北方边境来犯敌人具有重要意义。苏东坡在《徐州上皇帝书》中专门谈到利国的铁矿业,“州之东北七十余里,即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常为盗贼所窥,而兵卫寡弱,有同儿戏。臣中夜以思,即为寒心。使剧贼致死者十余人,白昼入市,则守者皆弃而走耳。地既产精铁,而民皆善锻,散冶户之财,以啸召无赖,则乌合之众,数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可见利国监兵器生产能力之强,利用煤炭为燃料进行冶铁,可以有效增高炉温,进而锻造锋利兵器,来保家卫国,深刻体现了苏东坡的爱国情怀。

  医病囚 治军政

  苏东坡任徐州知府其间,由于连年灾荒,官府横征暴敛,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很多生活不下去的百姓转而成为盗贼,致使盗贼猖炽,监狱里人满为患。当时的法律规定,囚犯因掠笞致死的,官府要受到重责,然而因为病死在监狱的,官府不负责任。虐待囚犯,不给医药致死的情况很常见,导致很多病囚死于狱中。可以说,当时的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苏东坡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果断上书皇帝,“狱者,民命之所系也。比闻有司岁考天下之奏,而瘐死者甚多。窃惧乎狱吏与犯法者旁缘为奸,检视或有不明,使吾元元横罹其害,良可悯焉。”要求追究迫害囚犯的狱吏及县令的责任。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用以加强对狱吏的管束和惩办的办法,间接减轻对囚犯的压迫,保护囚犯的生命和健康。

  不仅如此,苏东坡还亲力亲为,关心病囚,提出了一个医疗病囚的具体方法,即对医师进行绩效考核,根据医者诊断的准确率来决定医者所领取的年终粮食,凡病都能准确诊断的为上等,有十分之一不能诊断准确的为次等,有十分之二不能诊断准确的又次一等,有十分之三不能诊断准确的又次一等,有十分之四不能诊断准确的为下等。为此,苏东坡要求每县都要选出曹司一名,医人一名,专门掌管医疗病囚一事,不得差去做其他事情。在苏东坡的上书和坚强努力下,病囚存活率大大提高,犯人的家属万分感激。

  苏东坡同情啼饥号寒的黎民,哀怜走投无路而触犯刑律的囚徒,表现出他爱民如子的可贵精神。不仅如此,苏东坡还改革陋规,整治地方军政。当时朝廷有一条法令,低级军士因公出差,官家不发差旅费,为筹备盘缠只能借高利贷,回来后还得连本加息偿还,以致上下效仿,克扣军饷,造成军政不修,有的成为逃兵,甚至沦为盗匪,逃兵结伙为盗。苏东坡为肃清盗匪,便从官费中省下几百串钱,专做公差补助金,同时严禁军营赌博酗酒,整治军纪,加强训练。

  兴旅游 弘文化

  苏东坡知州徐州期间,不仅留下许多诗词丰富了徐州文化,更留下不少文物古迹,为今天徐州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影响延续至今。

  苏东坡闲暇之余,喜欢饱览徐州的山水风物,如云龙山、桓山、百步洪、戏马台、台头寺、燕子楼……处处留有苏东坡登临凭吊的足迹。在游览的过程中,苏东坡不仅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还提出了要保护徐州名胜古迹的计划,以发展人文旅游资源。

  云龙山是徐州的风景名胜之处,更是苏北名山。此山海拔142米,山上树木繁茂,翠叶成荫,挺拔天地,粲然四季。远山常常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犹如仙境,在云龙山顶端有一座放鹤亭,苏东坡和喜欢带着宾客、僚吏甚至歌姬到放鹤亭饮酒。元丰元年十一月,苏东坡在饮酒之后,诗兴大发,提笔写下《放鹤亭记》使得放鹤亭与云龙山从此闻名于世。

  苏东坡在任时曾有修葺保护徐州古迹的打算,他在《答李昭玘书》中说:“徐州城外有王陵母、刘子政二坟,向欲为作祠堂,竟不暇,此为遗恨。近以告莘老,不知有意作否?若果作,当有记文。莘老若不自作者,足下当为作也。”当时苏东坡已奉命调离徐州,还托人对徐州古迹加以保护,精神十分珍贵。

  结语

  苏东坡在知州徐州的短暂两年时间里,勤政爱民,事必躬亲,功绩卓著。他找煤田,利国铁,富国强兵两手抓;医病囚,改弊政,始终把自己与君国百姓联系在一起;兴旅游,弘文化,保存文物古迹。苏东坡为徐州人民所付出的心血是天地可鉴的,他为官徐州,给徐州的老百姓带来了安定的生活环境和日渐丰裕的生活条件,为此,徐州老百姓铭记于心,世代流传。徐州人民恢复建设了三十余处苏公遗迹,云龙山,百步洪,苏步桥,燕子楼……足以见证,苏东坡在徐州的地位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最多关注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