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远景楼>东坡足迹考

苏东坡的为官之路——戴罪黄州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8年04月09 15:22:50

    res01_attpic_brief.jpg

 黄冈东坡像

    “乌台诗案”结案后,苏东坡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的仕途却受到重大打击,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二十六日,东坡由一名地方长官、堂堂太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成了一名受监管的戴罪之人。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二月一日,苏东坡抵达黄州。在黄州期间,苏东坡生活简朴,厉行节约,艰难度日。他躬耕陇上,开荒辟地,修房造屋,走出了一条实践出真知的为官之路。同时,他在没有实权的情况下,仍心系黎民百姓,为百姓之事奔波劳顿,把自己仅有的积蓄捐给百姓。苏东坡在黄州前后共生活了四年零四个月,给黄州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受到黄州百姓的爱戴。

  躬耕陇上

  “乌台诗案”给苏东坡的打击是沉重的。昔日的廊庙之器,一下沦为戴罪之身。被贬黄州的苏东坡,生活上拮据无靠,团练副使仅是个八品小官,俸禄微薄,生活窘迫,不足以养家;安全上也无保障,本身属于管制对象,政敌诽谤依然存在。初到黄州的苏东坡住在黄州城南的定惠院,生活境况如他的《寒食雨二首》中写的一样:“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萦萦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飞不起。”春雨萦萦,谪居荒村,破灶空庖,穷愁潦倒,进不能见君王,退不能守祖坟,身陷这穷途末路的绝境,不由得令人心如死灰。

  在这里他写到了伤久雨、伤贫困到伤贬谪之悲,但苏东坡并不是一个脆弱之人,他从好友马梦德处求得一块数十亩的废弃营地,亲自动手开垦荒地,修建房屋,“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柔拓未及成,一麦庶可望。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君欲福饼饵,要须纵牛羊。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戴罪之身的苏东坡俨然一位朴实勤劳的农夫,一种恬淡之情寓于其中,没有感伤,没有抱怨,有的只是一种从劳动中获得知识之乐,耕种之乐。

  这就是苏东坡,他仰慕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栽花种树于“东坡”,安享闲适之乐的情趣,自称“东坡居士”,过着犹如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娴静生活,“出处依稀是乐天,敢将衰朽校前贤。”他此时写的《东坡八首》,表现了其认真的态度,真诚的心愿,真实的疾苦和感受,胸襟、志趣、人品,无不坦坦荡荡,堂堂正正。换作别人可能会满腹抱怨,而他却一副怡然自得的洒脱,他为当时直到现在的官员树立了一个榜样,那就是无位而有为,不要因为自己不得志,没有权力就诋毁朝廷,就怀恨在心,为官者,应具备像苏东坡这样的洒脱精神,哪怕遭到贬谪也要一心向善。

    timg.jpg

黄冈遗爱湖公园。(图片源自网络)

   无位而有为

  苏东坡被贬黄州期间,可谓“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一方面受人监管,一方面生活困窘,一言一行都十分受限。但他心怀百姓疾苦的心始终如一,加上躬耕陇上,对百姓的疾苦更加了解。

  当时,与黄州隔长江而望的是鄂州(武昌),这一带有溺婴的恶俗,在重男轻女思想泛滥的时代,父母生下女孩子,见养不起,就直接溺死,可以说,这里的溺婴现象比当年徐州“弃婴”还要猖獗。苏东坡知道后,极为愤怒,他痛恨这些惨无人道的做法,但也清楚,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老百姓贫穷所致,他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父母真心愿意溺死自己的亲生骨肉。

  换作是以前,苏东坡定当直接出面解决此事,但由于他自己也是戴罪之身,言行都在监控之下,稍不注意又将大祸临头。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苏东坡决定给鄂州太守朱寿昌写封信,在信中,苏东坡表达了自己希望其明令禁止杀害婴儿的行为。另一方面,苏东坡还组织身边的朋友搞募捐,成立了一个慈善性质的“育儿会”,专门为贫困父母提供必要的帮助,避免其做出残忍杀害亲生骨肉的行动。

  苏东坡当时的俸禄极其低下,可以说是个穷人,如果不是躬耕陇上,自己一家人的生活都成困难,但他为了维持“育儿会”,“若岁活得百个小儿,亦闲居一乐事也。”他省吃俭用,把手里仅有的一点积蓄捐了出来,宁愿自己过苦日子。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许多女婴得以存活。

  其实,苏东坡在黄州就是个典型的“闲职”,没有实权不说,还处处受到监视,像这样为民做实事对他而言是很困难的,但苏东坡没有放弃,他与生俱来的民本思想支配着他,给了他无限的动力,以至于在没有实权的闲职上,也能一心拯救百姓,为百姓的是奔走劳累。在苏东坡的心里,国家有难、朝廷有事,他就有义务挑起责任,至于被贬谪、被打击,他看得很轻,觉得无所谓,这表达出了他典型的仁爱宽厚的儒家思想风范,这也正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精神支柱。

  结语

  被贬黄州是苏东坡思想及文学的重要转折点,谪居黄州期间,因仕途的不顺和精神上的打击使他的心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在此期间,他的创作却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就。苏东坡在黄州期间所作的二赋一词(即《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大江东去》),标志着苏东坡在黄州谪居时期,是其文学创作的鼎盛期,或称高峰期。此所谓“黄州成就了苏东坡”。而黄州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也正是因为苏东坡的传世名作而变得为世人耳熟能详,人们纷纷向往“黄州赤壁”的伟岸沧桑。(张玉 熊莉)

最多关注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