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为官之路——流放岭南(上)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8年09月05 11:03:21
自古福祸相依,苏东坡由福而祸,亦是一样的。
哲宗绍圣元年(1094),北宋政坛发起了一系列针对元祐党人的报复行动,苏东坡接连被贬,最终流放岭南,“责授建昌司马,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岭南在当时属于边缘蛮荒之地,此时的苏东坡已经年近六旬,这几乎等于判了他的“死刑”。然而东坡依然乐观泰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以罪臣之身,给惠州留下了无尽的财富。后世有名言:“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惠州西湖。
解囊助新桥
正如诗句“北客几人谪南粤;东坡到处有西湖。”惠州也有西湖,亦名丰湖。苏轼到惠州后,常去游玩,发现因湖面开阔又长,犹如一条江横在惠州城外,又没有桥,给城里城外的老百姓带来诸多不方便。于是苏东坡想到要在湖上筑堤架桥,但钱从哪里来是一个大问题。苏东坡知道自己已不是当年的杭州、颍州知州,如今只是一个贬官而已。
说来更巧,章惇当宰相后,知道程苏两家有宿怨,有意将急功近利、心狠手辣、素有“悍吏”之称的程正辅放任广东提刑,明确指示他去广东后,加紧审理处置苏东坡“谤讪先帝”的要案。程正辅原是苏东坡的亲表哥,又是姐夫,只因幼姐八娘冤死程家,至今42年没有往来。
没想到程正辅到广东之后,并没有对苏东坡下手,而是诚心地向他道歉,并得到了苏东坡的原谅,两家人解开了多年心结。同时,程正辅也为苏东坡身处困境,仍不忘为老百姓办实事的精神所感动。在程正辅的帮助下,知州詹范从府库拨出3千万钱,苏东坡又捐出了皇帝赐给他的犀带,同时又动员苏辙之妻史氏捐出皇帝赏赐的黄金,让栖禅寺希固和尚为总管,他亲自担任修桥总指挥。
经过8个月的奋战,这两座桥和堤终于在绍圣三年六月建成了。在惠州府城东面的、西枝江上的叫东新桥,西面的、西湖上的叫西新桥。竣工之日,惠州百姓欢欣鼓舞,兴奋异常,自发地在城西的西村中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老百姓邀请惠州太守詹范和苏东坡参加。许多人从家里带来了酒肉,带来了从地里新出产的农家土特产。大家纷纷向太守和东坡敬酒,表达自己对太守和苏东坡的感激之情。这样盛大的庆祝活动一直持续了好几天。每当苏东坡拄着拐杖,在苏过陪同下从水东的嘉祐寺走来的时候,人们就会发出阵阵欢呼声,对苏东坡表示感谢,而苏东坡也乐在其中。后来,惠州人民为了铭记苏东坡的恩惠,便把丰湖的那两段堤称为苏堤,以作永久纪念。现在,苏堤已经成为惠州的重要文物景点之一。
惠州东坡故居。
奔波解民疾
苏东坡关心农业生产,关心农具改进的事迹,还得从绍圣元年八月讲起。当时,他在赴惠州贬所的途中,舟泊江西太和县时,还向致仕的曾安止传授一种他研究总结改进并命名的“秧马”的先进生产工具,犹如今天的插秧机,并特意作《秧马歌并序》加以广泛推广。
正因为这样,所以苏轼到了惠州之后,仍念念不忘推广他见到的秧马,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不仅如此,苏东坡不仅向惠州百姓推广了秧马,而且还介绍了水碓磨。绍圣二年三月,苏东坡送别程正辅,追至博罗,和正辅、林抃一起游览香积寺时,当东坡发现寺下溪水很猛,可作水碓磨,便建议林抃截溪作坝,建造水碓磨,用于减轻农民碾米的劳动强度。水碓磨建成后,苏东坡在林抃的邀请下,还亲自去察看。
当时的惠州是比较落后的,除了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外,影响百姓生活的最大问题就是瘴毒流行,缺医少药。苏东坡到达不久,了解了惠州瘴毒流行的特点之后,就立即像当年在杭州那样,搜购药物,施药救人。
苏东坡的医学造诣颇深。仁宗朝时编行过一本《惠民济众方》,东坡对它很感兴趣。在黄州时,他又结交了医学造诣较深的庞安常,经常和庞一起研讨医学上的问题。而且,他每到一地又很喜欢搜集民间医药验方,加上他本人又经常研习道家的养生之道。所以,他每当遇到亲友或患者向他求药时,他都能向他们提供或推介方药。如循州太守周彦质患足疾,他就写信向他介绍方药:“足疾惟葳灵仙、牛膝二味为末,蜜丸,空心服,必效之药也。”所以,他在《次韵定慧长老见寄八首》中说:“闲居蓄百毒,救彼跛与盲。”这是他在惠州施药救人的真实写照。
绍圣三年正月初一,博罗失火,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东坡知道后,心里非常不安,老是考虑怎样来帮助博罗人民解决困难。没办法,他只得在正月二十三日致书程正辅,请求救济灾民,并要求严令约束本州官吏,不得在救灾重建家园时以种种手段来谋取私利。当时,官府按高价粮收税,“民甚苦之”,他就极力议请,终于获准改为按钱粮两便的办法收税,帮助惠州百姓渡过了生活难关。
另外,在苏东坡贬惠期间,惠州驻军营房紧缺,有一半以上人没有营房住,经常发生军队占用民房闹事的事情。东坡了解之后,便给程正辅写了一封长达1700百多字的长信,具体介绍了军队侵占居民利益的情况,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六条意见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军队违纪和扰乱百姓正常生活的问题。
王水照先生有言:“智者在苦难中超越。”这是对苏东坡极好的概括。自惠州始,苏东坡开始了他晚年的苦难历程,而一次又一次的超越,更彰显出了其巨大的精神张力。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东坡更进一步,穷亦兼济天下,把百姓民生常挂心间。做官亦是做人,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担起“官员楷模”之名。
(熊莉 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