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东坡文化>眉山苏轼>

《初发嘉州》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9年06月14 15:37:46


初发嘉州


朝闻鼓阗阗,西风猎画旃。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锦水细不见,蛮江清可怜。

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

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

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


题解


此诗作于嘉祐四年(1059)。这年十月,苏轼、苏辙兄弟同父亲回眉 山奔母丧期满,举家乘船从岷江水道经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宜宾等 地赴京。途中父子三人吟诗作赋,相互唱和,写下上百篇诗赋。到江陵 (今湖北荆州市)弃船登岸之际,苏轼将父子三人的作品集结起来,取名 《南行集》,并为该集作序。

苏轼在《南行集叙》中说:“己亥之岁,侍行适楚,舟中无事,博弈饮酒,非所以为闺门之欢。而山川之秀美,风俗之 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 叹。盖家君之作,与弟辙之文皆在,凡一百篇,谓之《南行集》。”苏轼的 《初发嘉州》收入《南行集》中。“初发嘉州”这一诗题苏洵、苏辙皆有所作。



注释


① 阗阗:(tian tian)声音洪大。猎画旃:猎,掠过。旃(zhan):古 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画旃,画旗,彩旗。

② 故乡:指苏轼的家乡眉州,距嘉州一百多里。往意:指离开故乡外 出入仕为官的心意。

③ 锦水:这里指岷江。岷江流经成都的那一段,古称锦江,又称濯锦 江。《太平寰宇记》:“濯锦江,即蜀江,水至此濯锦,锦彩鲜于他水。”蛮 江:指汇入岷江的青衣江。《太平寰宇记》:“青衣水,濯衣皆青,故名。 至龙游县(即今乐山市市中区。乐山在秦时名南安,隋改南安县为龙游 县,传说是隋朝军队从成都乘船向乐山进军、追击陈国败兵时,岷江中有 游龙导航,助隋军统一天下,因此改南安为龙游),与汶水(即岷江。岷 江古称渎水、汶水、汶江、汶川)合(青衣江在今乐山市中区草鞋渡与大 渡河相汇,然后又与岷江汇合),以其来至徼(帅0,边境)外,故曰蛮 江。”可怜:可爱。

④ 佛脚:大佛脚下。大佛,即驰名中外的乐山大佛,又叫凌云大佛, 位于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 陆游《谒凌云大佛像》注:“一泉弘然,正在髻下,每岁涨水,不及佛 足。”岷江与青衣江、大渡河在乐山大佛下汇合后,仍称岷江。旷荡:浩 荡,宽广。造:到。

⑤ 野市:乡村集市。禅客:参禅之僧,此处指苏轼在此诗自注中说的 “乡僧宗一”。暮烟:傍晚的烟雾。

⑥ 相期:相约。潺潺:水缓缓流动貌。苏轼对末尾四句诗自注说: “是日期乡僧宗一,会别钓鱼台下。”这四句诗写出了苏轼为赴与乡僧宗一 相会告别之约,先到了钓鱼台下,在暮色苍茫中,站在潺潺的流水边久久 等待的情貌。



赏析


此诗写从嘉州乘船出发时的所闻所见所感及与乡僧宗一会别的情形。 三苏父子此次举家离眉赴京,其心情与第一次父子三人赴京时是今非昔 比。第一次是去参加科考,考中与否还是个未知数,前途未卜,心情自然 是“路长人困蹇驴噺”。而这次,父子三人“名动京师”,入仕为官这一平 常人企盼之事对父子三人而言已是轻而易举,心情当然髙兴。那“阗阗” 的鼓声、猎猎的“画旃”仿佛是在为父子三人壮行;那如画般的“细不 见”的“锦水”“清可怜”的“蛮江”无不愉悦着父子三人的心境;那浩 荡奔腾的江水、旷荡的一马平川与父子三人“浩无边”的前景光明“往 意”何其相似!但尽管“往意浩无边”,可苏轼还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 乡眷恋不舍:北望故乡边的“锦水”越来越细,家乡渐行渐远;为与家乡的禅客会别,便先到相约处久久地等待。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家乡的无 限留恋之情。

此诗在写景状物、表情达意上很有特色,既有声又有色,既有近景又有远景,既有朝又有暮,既有见闻又有感怀,完整而全方位地描述了诗人乘船初发嘉州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