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老城门>龙门阵
龙门阵 CULTURE NEWS 更多
墓砖上的极乐世界  一座陈设条件简朴的博物馆,为何自面世以后就频频引起海内外学者的诸多关注,甚至在中外考古界引起极大震动?一个怎样的展厅,为何在质朴的背后,至今闪耀着夺人眼球的魅力价值?一砖一图案,一图一故事,这些砖石都在向世人讲述着一个个怎样的故事?这些砖石究竟是作什么用途的?是纯粹为观赏而生的画作,还是为记录故事而生的一种方式?这些砖石都是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走来的。曾经,它们在汉代的人们生活中都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而对今人后世而言,它们还具备着怎样的价值与意义?
0
2018-12-06
红军长征曾路过丹棱?  红军长征曾路过丹棱?这个声音,乍听起来似乎有些无厘头:丹棱不过是一个弹丸之地,红军为何要选择从此而过?这种说法究竟缘起于何处?众所周知,红军长征起始于1934年,终止于1936年,距今不过七八十年的时间,如果今天的我们要去找寻支撑起这种说法的凭据,那么,是否能找到当年亲眼目睹过这一场景的老一辈呢?如今的丹棱县张场镇是否还保留着红军长征时在此驻留的痕迹呢?……
0
2018-12-05
仁寿出了个“红岩英烈”  这是歌剧《江姐》中一首令人热泪盈眶的歌,叫做《绣红旗》。然而,少为人知的是,在历史的真实事件中,绣红旗其实并没有发生在“活棺材”渣滓洞的女牢里。红旗的制作者也并非是江姐及其狱中的姐妹们,而是另有其人。 在这里面,就有一位来自仁寿的“红岩英烈”,他叫丁地平。在《红岩》中,创作了以他为原型的人物——丁长发。
0
2018-12-03
将军乡崖墓:给历史打了块“补丁”  一个偏远的乡镇,有史以来并没有出过将军,为什么独以“将军乡”命名? 青衣江畔,高岩山突兀地耸立着,而在其岩壁上,大小岩洞星罗棋布,高低错落,如同给岩壁打上了一块又一块的“补丁”。这些“补丁”从何而来?为什么在一块平整的岩壁上会出现如此多的岩洞?岩洞分布密集,大小不均,其中究竟有何蹊跷?
0
2018-11-21
与李白邂逅在象耳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一谚语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从嗫嚅小儿到耄耋老叟皆是耳熟能详,这个典故讲的是李白垂髫之年的求学秩事。但发生在哪里,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众多的流传地点中,其中就有一种说法是这个故事竟然就发生在我市的彭山区锦江乡。是否真有其事,还是道听途说,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一探究竟。
0
2018-11-19
探秘老峨山“白蛇洞”  雷锋塔、金山寺、西湖、“白蛇洞”,随着电视剧《白蛇传》的热播,这些词汇大家都并不陌生。然而,在丹棱县境内的老峨山上,当地民众口中也有这么一个“白蛇洞”,围绕着它,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洞穴,围绕着它的存在,到底是牵强附会,还是另有隐情?
0
2018-11-12
棒棒鸡 一道用棒棒打出来的佳肴?  “棒棒”和“鸡”,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玩意儿,为什么会被人们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摇身一变成为一道特色小吃呢?风风雨雨的百年历程,如今的棒棒鸡已然成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川菜中的一道百年名菜,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棒棒鸡食之津津、离之恋恋?山城棒棒鸡、乐山棒棒鸡、成都棒棒鸡……众多打着地方名号的棒棒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棒棒鸡的出生地究竟在何方?这个地方的棒棒鸡,又暗藏着怎样的玄机?
0
2018-11-09
丹棱古井,藏着“丹犁故国”的秘密?  
0
2018-11-11
牛路口村的滨江繁华梦  在川内陆路交通闭塞的那个年代,岷江水道顺理成章地成为游走川内外的重要交通方式。牛路口村,只是眉山境内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而已。为什么往来于成都、乐山两地的商贾船只,甚至是省外的商贾船只行至此处时,都要在此停靠驻留?为什么这个临江依山的小村庄,得以上演一场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繁华梦?这梦,究竟有多繁华?为什么明明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繁华场景,却要被村民们反反复复地强调只是一场梦?为什么有着700多户人家的村庄里,只剩下10%左右的人留守?为什么村民们都说,这场长长的繁华梦,留下来的只是一声叹息?
0
2018-11-05
丹棱金牛河 “治水英雄”大禹曾骑象来过?  丹棱县九龙山下有一条普通的河流,为什么会被称之为“金牛河”,它是否和“金牛”有关?它裸露的河床上出现了一个接连一个的小窝窝,为什么村民们口口声声说那是大象的脚印?为什么居住在金牛河畔的村民们世世代代相传着一个传说,说治水英雄大禹曾骑着大象来过?
0
2018-10-27